分享

从融资1500万到60亿,吴志祥告诉你,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龙腾风骨 2018-02-07

2006年的《赢在中国》燃起了众多创业者的热情,创业导师的点拨给创业者指明了方向。十几年来,科技在进步,商业在变化,但我们发现创业的本质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十年前的01号参赛选手吴志祥, 用12年的时间,带领同程完成了B2B向B2C的转变,员工数量从80人增长到超过12000人,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是《赢在中国》最成功的参赛选手之一。

 

2018年2月5日,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志祥做客《对话王利芬》节目,讲述同程的转型之战。


    

 

一:公司要做大,创始人不能只关注核心成员而是全体员工

 

这个片子我看了不下十遍了。但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比如马总说的,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不仅在四个人身上,应该在四百个人、四千个人身上。那公司这十年走过来,现在确实已经有超过一万名的员工了。


员工从八十人到一万人其实是非常艰难的,我们摔过跟头,掉过火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彻底,就是自己没有真正的花时间,花精力,在更多的同事,更多的同学身上。


我记得2008年我们挑战从700人一下子增加到1700人的时候,那段时间我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自己在年报中写到,真的好像开着一辆车,然后乌漆嘛黑的,沿着山路去往上爬,等开到山顶,天亮了往下一看全是悬崖峭壁,就是这种感觉。

 

2006年,同程只是一个80人的公司,对于马总讲的话,第一你无法理解,第二你可能心里还不服。但是十年下来,当你看过了太多的公司,看过了太多的创始人,自己经历了太多的成功和失败,真的还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团队如果不成长,你的公司是没办法成长的。

    


二:你真的清楚,拿投资到底要干什么?

 

同程从1500万的融资一直到60亿的融资,我才慢慢知道,资本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间的作用,它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作用。融资它不仅仅是给你企业一个资金的支持,更核心的事情是你能够建立起更多资源方的链接,是通过资金的方式建立起链接,大家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利益的共同体。

  

从2006年的《赢在中国》结束以后,我们就不断的在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到底应该怎么走,然后不断的去跟投资人碰撞。除了跟《赢在中国》里面的老师,在上海的能够约到的投资人,我们全部都去拜访了一遍。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自己鼓励自己说,就算你不给钱,你口袋里的钱我拿不到,但是你脑袋里的思想我应该能拿得到。

  


从2006年到2008年的拜访之后,我们最后还是决定,一定要进入大众旅游市场,这也是在《赢在中国》节目里面,很多评委包括吴鹰老师跟我反复讨论的,就是说你一定要从一个看上去能挣点小钱的市场可以自给自足的市场,你要勇敢的进入到一个大海里面,哪怕做一条小鱼,也比你在一个总的盘子是有天花板的市场里面挣钱要强。

 

所以花了两年的时间,我们去做整个公司从B2B到B2C的转型,那这个转型到2008年我们拿到第一轮融资,这个转型才是正式起步。2008年我们才挣到2000万左右,到2010年做到了一个亿。这一个亿对我们来讲,价值还是非常大的,预示着我们从一个B2B的公司比较成功的转型到了一个为中国的大众的旅游出行提供服务的这么一个公司。

 

持续两年之久的转型异常艰难和痛苦,转型意味着是什么呢?新的方向没有出现,旧的业务还要维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种无知者无畏的这种感觉。

 

当时,我们对未来和转型过后的B2C都没有想得特别清楚,我们觉得靠我们自己的见识是想不清楚这个事情的,那怎么办呢?第一就大量的拜访行业里面的这种优秀的企业,大量拜访投资人,让他们一盆一盆给我们泼凉水,这个过程是很难受的。当时我们四个合伙人都是学旅游的,这都是被重点教育的,你们团队的知识结构有问题,你们回去以后要补充,你要搞互联网,你要补充懂网络技术的,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我们回去就找了一个学计算机的。

 

然后跑了上海拜访投资人,接触了大量的做B2C的企业。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等于我们一起在探索新的业务的方向。那家里面还有一百多名员工,他们其实并不是特别清楚公司到底要干嘛,他们还是沿着我们之前B2B的方向在做,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老大天天不回公司,天天在外面跑。



我们之前B2B的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有我们几个创始人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去验证,去跟别人碰撞。家里面该挣的钱还是一分不差把它挣出来了。然后,稍微多一点点的钱我们就投入到我们自己想去尝试的新业务中间。


在两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不断的小范围,非常小成本的去尝试,然后不断的把我们尝试的结果去跟投资人去说,然后不断的希望投资人来投资我们。如果投资人不投资,那就说明我们这个模式还有一点问题,不断的跟他们去验证。


一直到2008年4月份的时候,我们拿到了第一笔的投资,然后我们才在公司里面开了一次全体的员工大会,告诉大家我们整个公司要转型了,然后可能只能留下一半的人做以前的业务,另外一半的人必须在一个礼拜之内想清楚,要么你就跟着公司到新业务中间去,要么你可能就要离开公司了。当时,我记得绝大部分同事还是非常的信任公司的创始团队,所以都是跟着公司这样去转过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