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时期,宇文恺设计建造了洛阳城,他改变了中国传统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天汉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而洛阳的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隋朝洛阳城的皇城中轴最南正对龙门伊阙,使宫城、皇城的正南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的北极星,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又被称为“紫微宫”。 唐代洛阳城又进一步完善,武则天成为太后掌握权利以后,在天下之中洛阳兴建明堂,表明皇帝是天命神授。 公元687年,武则天拆除了洛阳皇宫的乾元殿,建成了辉煌壮观的明堂。武则天在隋唐洛阳城中沿中轴线兴建了“七天建筑”,分别对应天上的七个星座,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伊阙龙门)、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天堂。明堂就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制高点。 唐洛阳宫明堂上圆下方的建筑形制,开创了以后中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 先河,它所体现出的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 唐689年,武则天在明堂的北面建造了天堂,亦名通天浮屠、天之圣堂。史料记载,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天堂、明堂,构成了洛阳城辉煌壮丽的景观,象征着无与伦比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 天堂有多高?《资治通鉴》中给出了相对具体的描述:即天堂高五层,且第三层已经高于明堂。现有文献认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计算,天堂的高度至少应该在150米以上。 天堂和名堂两座唐朝最宏伟建筑,建成后却多次劫难。
从此唐朝天堂名堂宏伟建筑成为废墟,直到近代国家大遗址工程,在原有遗址基础上复原新建了明堂,让人们了解到昔日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