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撰兵法总论

 双飞金燕子 2018-02-07

   

    (一)常胜将军的五要点
  假设回到古代,我是岳飞或戚继光,但领导换成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被拜为大将,受命殄灭匈奴或驱逐倭寇,我应当如何才能取得全胜呢?
  第一,我要充分明白战争的根本目的。战争,从本质上讲只是手段,其目标是为了政治利益,是为了那些通过和平手段所得不到的利益。说白了,征服性的战争,一是为虏掠财帛,二是要抢夺土地,三是要得到更多的课税之民;自卫性的战争,则是要打击和破坏敌人的战争机器。由此可见,杀敌多少、破坏多少等具体内容并非衡量仗打得漂亮与否的指标,最关键的是结果,即“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才是作战的最高境界。
  第二,要保证自已手中有一支实力不凡、训练有素的军队。如果尽是老弱残兵,恐怕再侈谈什么谋略、阵法都是多余了。所谓军力,表现在外的,是攻击力、防守力、机动力。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则表现为:(1)元素力:即每个士兵的武艺要高、意志要坚、装备要精良、补给要充分;(2)结构力:主要是组织要高效、军纪要严明。所以至少应设立“五官”:军训官主管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禁军教头林冲),思想官主管做士兵的思想心理工作(类似于政委或随军牧师),后勤官讲管粮械(如曹参萧何),军法官主管军纪(如孙武、周亚夫故事),另设监察官讲管对各项工作的督查。如此各司其职,假以时日,不患军力不强。全军最高的自然是司令官,全权负责指挥,但为了集思广益,宜设参谋部(幕府)。
  第三,要知已知彼,了解已情,了解敌情。大军未动,先要有间谍找听敌方动静,大军已动,要派出斥侯、侦察,了解敌方之远近虚实,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思考破敌之策。
  第四,要讲谋略。双军相争,表面上讲是力量的对抗,本质上讲是智慧的较量。如比二人肉搏,要想取胜,根本的原则就是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出自身的力量,并使对方的力量难以发挥或无从发挥。要达到此目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自已的力量从时间上、空间上作合理的展开和部署,在双方力量对决的特定时空点处事先形成“力量优势”。空间上的部署目标是“做势”,时间上的安排核心是“见机”,所谓捕捉战机、见机行事、随机应变,皆是指此。为了能把握战机,就应当事前筹算,拟好应急预案,如此即能临阵不慌、处变不惊。具体的力量优势如何形成,另文专述。
  第五, 要讲执行力。计划得再好,要是在执行不利,同样会大找折扣。所以一定要奖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要达到“令下如山倒”,方能战无不胜。


  (二)军事谋略的三分法:
  一场战争,是运用现有的军事力量,合理地进行时空展开,最终打倒敌对力量。空中展开为“势”,时中变化为“机”。时空力量的控制与调整即为“谋略”。根据已方付出的代价大小,可将谋略分为上中下三策:
  上策:基本上已方不花代价就战胜敌人,这当然最好不过。具体有(1)利用天时、(2)利用地利;(3)利用他人之力。
  中策:主动攻击敌方要害。与敌人刀到刀、枪对枪、硬撞硬,当然不叫做攻其要害了。应当(1)破坏其结构力:一是使其眼瞎,即利用假情报、使其决策失误(暗渡陈仓法);二是使其肢瘫,即消灭其核心人物,使其运转失灵(擒贼擒王法);(2)破坏其元素力:可以想办法瓦解敌方的战斗意志(四面楚歌法);消耗其战斗力量(以逸待劳法);断绝其粮草、弹药(釜底抽薪法)。如此一来,敌方的正面战斗力心将大降,我方也可减少流血与伤亡。
  下策:不主动攻击,而是先保已不败,等敌方出现破绽再行反攻。要保已不败,主要就是从战力的各要素来强化自已,至于“敌方破绽”,自行出现更好,要没有,就得主动制造机会,诱其出现破绽。所谓无中生有,混水摸鱼是也。


  (三)军事常识与格言:
  1. 从规模上分,可以将战争分为战略、战役、战术、战斗四层次。
  2. 从时间上分,每一战争均有开始、展开、高潮、结束四部分。
  3. 从战争形式看,有野战、城战、阵地战、山地战等。
  4. 从双方准确有无看,有突袭战、遭遇战、会战、对峙拉锯战等。
  5. 从兵种看,有步战、骑战、车战、舟战、冷兵战、火器战等。
  6. 最基本的战斗方法:分之、割之、围之、歼之。
  7.以弱对强三原则:(1)小胜可积而成大胜;(2)构筑局部力量优势;(3)记住突然性是达成力量优势的最好办法(敌如无备,我可以一敌十)。
  8. 关于阵法的最基本认识:古时所谓的阵法,一是指不同军种的合理搭配,二是指军队在空间环境中的布局,也可称为“军形”。基本的军形无非两种:一是线形,一面对敌,不易被包围,但可能被分割,还要特别重视保护侧翼与后方;二是圆形,可四面受敌,但要保证被包围后能有围外援军前来支援。所认实际阵形,多是二者的结合,线性大阵前后,多设圆形堡垒;圆形大城外围,常布呈犄角之势的援军。总原则是彼此呼应,不被合围。
  9.关于地形的最基本认识:平地上主要是用骑兵和防骑兵。复杂点的就是山林与水泽地带。在山林地带,在谷中(四面是山)或峡中(两面是山)行军,要特别防备埋伏,而且最好不要在山中宿营,除非是已方根据地。在水泽地带,后面背水或数面环水不利于军队机动,宜尽量避免,到于“背水之战”,属于特例,是不可作为普遍的原则的。如有山有水,古人多讲背山面水,取敌方来攻有水阻,已方欲守有山藏也。
  以上这些都是我闲读古兵书的一点心得。自觉明白了这些,再去看具体的战史战例,就不会摸不着门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