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却之不恭”,纳之有愧?

 昵称41082923 2018-02-07

成语“却之不恭”出自《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这里“却”即推却。成语基本含义是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请教人际交往的问题,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万章说:“一再推却,拒绝别人的礼物也是不恭敬的,这是为什么?”孟子说:“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你如果生硬地拒绝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应该接受。”

“恭”(gōng)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同龚,从龙从共,“龙”甲骨文写作,形义为远古时代人们崇拜的大型爬行动物龙;“共”表声兼表意,甲骨文写作,形义为两手相捧,即拱手作揖。金文写作,形义为两手共同用力抬东西,或两手将祭品进献供奉。两形会意,“龚”(恭)字本义为态度肃敬地祭拜或供奉神龙。故有恭谨、恭敬、恭顺、谦恭、恭贺、恭喜、恭候、恭请、恭迎、恭推、恭维等说法。篆文重构写作,从心从共,两形会意,“恭”字本义为双手持物发自内心地进献祭拜或供奉,泛指恭敬、恭谨等。

许慎《说文解字》“恭,肃也。从心共声。”即肃敬。《尔雅》“恭,敬也。”即恭敬。《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这里“恭”字表示恭敬。《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这里恭行即恭敬地执行。《礼·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疏》“在貌为恭,在心为敬。貌多心少为恭,心多貌少为敬。”《周语》“夙夜恭也。”《注》“夙夜敬事曰恭。”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