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炸不死”的诺贝尔,推动世界进步的诺贝尔奖!

 昵称41082923 2018-02-07

- 有趣 · 有料 · 有态度 -

当我们提及炸药时,都会想起被称为“炸药工业之父”的诺贝尔。

1833年,诺贝尔在瑞典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发明家,诺贝尔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爸爸做实验。

有一次,他看到爸爸在做爆炸实验,他又害怕又好奇地问道:“爸爸,炸药会把人炸死的,可是您为什么还要制造它呢?”

他的爸爸回道:“炸药可以用来开矿、筑路、发展工业,这样就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的啊!只要人们安全地使用就不会有事了啊!”

听了爸爸的这一番话,他点了点头,说:“好,我长大了也要造炸药!”

8岁时的诺贝尔,就跟着妈妈和哥哥弟弟们一同来到了父亲身边,当时他父亲在俄国彼得堡工作。17岁时他离开了俄国,跟随法国巴黎著名教授贝罗兹学习化学。在学习期间,他受得了严格的训练。

一年之后,他又来到了美国,师从大名鼎鼎的艾利逊工程师,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4年时间的实习生活。

实习结束后,他花了一段时间进行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欧美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对镁和铁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当时的炸药威力较小,还不容易引爆。此时,少年时代的理想开始强烈地激励着他,他回到了瑞典。从这以后,诺贝尔就开始了专心研究炸药的生涯。

他和弟弟埃米尔·诺贝尔一起在郊外的海伦堡建起了一个实验室,在那里做着各种实验。无数次的试验,换来的却是无数次的失败,但这没有让他们放弃最初的梦想。

1864 年9月3日,一场大爆炸让实验室化为乌有,在这些参加实验的人中间,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他的弟弟埃米尔·诺贝尔!可这并没有吓到诺贝尔。他一点也不畏惧,继续试验,他发誓一定要造出一种既有巨大威力又可以由人控制的安全炸药!

一天,诺贝尔在搬运硝化甘油时,不小心把装有硝化甘油的坛子碰破了,这坛子是放在一个塞着泥土的木箱里的。坛子一破,硝化甘油很快就渗进泥土里去了。于是,他立刻抓起一把吸饱了硝化甘油的泥土来做实验,结果发现,它在引爆后会发生猛烈的爆炸。而且,在不引爆时它却很安全,不像纯硝化甘油那样稍微震动就会爆炸。诺贝尔兴奋至极,他决定再做一次稍微大的实验。第二天,他把三份硝化甘油和一份泥土掺合在一起,然后,插进一根导火索。一切准备就绪,他开始点火。火花在导火索上迅速跳着,一点一点朝炸药逼近。站在岸上的人们都在为诺贝尔揪着心。有的人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些许汗珠,有的人紧闭双眼用手在胸前画着十字,嘴里还在默默祈祷。

突然,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实验室的上空顿时浓烟滚滚。哎,怎么没声啦?诺贝尔人呢?

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人们惊慌地喊起来,匆忙朝船上跑去。

突然,从浓烟里跌跌撞撞冲出来一个全身乌黑、脸上还带着鲜血的人,他发疯似的跳着喊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顿时,人们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人就是伟大的诺贝尔!诺贝尔终于用自己的鲜血和毅力凝成了一根结实的“缰绳”,套住了威力无比的炸药这匹“野马”。

诺贝尔发明的安全炸药和雷酸汞雷管引爆装置是自黑火药发明以来,炸药发展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突破!这一伟大的发明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诺贝尔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朱哥亮评】

好一个炸不死的诺贝尔!他用梦想激励着自己,并用生命和毅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为人类带来的发明,给了那些使用炸药的人们最大的幸福。

诺贝尔逝世前只把少量的钱分给了亲友,把大部分财富都用来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家、文学家、对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西方富豪们的这种传统,不仅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巨大进步,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介绍

事后朱哥亮

著名策划人、出版人

北京博士德文化公司总经理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南开大学商学院EMBA

日中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总编辑

中国企业国际学习网 总编辑

曾任:

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关注领域:

新媒体传播、中国文化、企业管理、家族企业传承

超级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笑着离开惠普》《团队精神》《可以平凡不能平庸》《德胜管理》《第四次工业革命》策划人、出版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