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闯王李自成诈降出陈仓

 songsgt 2018-02-07



  公元 1634年 6月,“闯王”李自成“闯”进安康车厢峡。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误闯”。在此之前,明朝陕、晋、川、鄂、豫五省军务总督陈奇瑜针对农民起义军在陕南、川北、鄂西、豫西南一带流动作战的特点,实行“四面围堵、精兵进剿”的军事策略,迫使李自成大军跑进大巴山里。“不能让流寇北上进入关中,一定要剿灭在陕南地区!”陈奇瑜命令。他精心布置了一个“口袋阵”:游击将军唐通防汉中;参将贺人龙、刘迁、夏镐扼略阳、沔县,防义军西遁;副将杨正芳、余世任扼褒城,防义军北遁;副将杨化麟、柳国镇驻洋县,防义军东遁……一系列布防后还不够,为防义军漏网之鱼四处逃跑,又在陕南外围的东北、西北、东南方向各设重兵布防,这样东西两头遥相呼应,只留下安康这个活口让义军往里钻。“李自成要敢进车厢峡的话,那他就掉进我们的‘口袋’啦!”陈奇瑜敲了敲地形图上的某个点,对手下说。
  再说李自成。他率 4万大军进入大巴山后,本来想攻占安康老城,然后伺机北上。由于官军重兵驰援,老城未克,只好退至毛坝。此时官军步步紧逼,李自成在慌不择路之际,一头撞进了车厢峡。
  车厢峡,现在叫狗脊关,是大巴山深处的一个大山沟,具体位置在今安康市平利县西约35公里处,峡长 20公里,宽不过丈余,两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行人至此,过坎坷石道,望一线云天,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入难出,地形险要莫测。
  据《明史·陈奇瑜》记载,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进入峡口,就遭到朝廷地方武装的袭击,或垒石断路,或投石飞击,或纵火烧林,使起义军损伤严重。偏偏这个时候,又遭遇连阴雨,淅淅沥沥连下二十多日不绝,粮草俱尽,弓弦俱脱,人饥马乏,李自成陷入了自起义以来前所未有的绝境。“咋办?”李自成问手下一个叫顾君恩的“智囊”。“只有投降了。”顾君恩说。“你叫我投降?我誓死不降!”李自成吼道。“昔日,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遭遇白登山之围,七天七夜不能解,后来靠向冒顿单于的夫人行贿,才得以脱险;英雄如关羽者,被曹操大军在下邳土山围困,不也暂时投降曹操,才有了后来的千里走单骑,成就一世之英名?所谓英雄,要知进退,懂权宜之计。眼下兵不能战,进退维谷,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好汉不吃眼前亏,先保住命再说。”顾君恩冷静地劝说“闯王”。“我们即使要投降,陈奇瑜不见得答应呀?”李自成说出了他的疑虑。“陈奇瑜如果要一心灭我们,为何围而不攻?据我了解,陈奇瑜此人,文人出身,好大喜功,向来重招抚而轻剿杀,兵不血刃而能招抚义军,对他来说就是建立了不世之功;再者,明朝将领大都贪贿,陈奇瑜即使清廉,也难保他手下人不贪财,我们有的是金银,可以拿出来收买他的部下。”顾君恩分析说。“那么投降后呢?”李自成问。“伺机再反。”顾君恩说。
  ……《明史·陈奇瑜》载:“自成等见事绌,用其党顾君恩谋以重宝贿奇瑜左右及诸将帅,伪请降。”李自成派人秘密贿赂明将,放出想投降的风声,陈奇瑜收没收钱,史书上没有写,但他的手下却收了钱,整天在他面前鼓噪,说招安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好处多多,陈奇瑜没有深思,竟然接受了李自成的投降。关于投降过程,有的史料说,李自成是自缚双手,亲自到明营跪降,表示愿意解甲归田,做大明顺民,从此永不反叛;同时为表诚意,愿出每个兵丁 50两白银作为遣散费,好给政府减负。这个条件当然早就说好了,陈奇瑜何乐而不为?于是先后收编了 3.6万多农民起义兵,全部加以慰劳,然后遣送陕北老家务农。还通过明廷发布檄文,要求所经过的州县拿出粮草供应降卒,递接遣送他们还乡,各地将领不得拦截,以免破坏招安大事。
  当然了,对于这支解甲归田的庞大队伍,陈奇瑜也不尽放心。他给每一百人安排一个安抚官,名为护送,实为监视。于是,在 360名安抚官的引领下,大部队出发了。由安康沿汉水一路向西,走到汉中褒城北拐,通过连云栈道斜插至陈仓道,再沿陈仓道出凤州,这一路上风平浪静,秩序井然。翻过秦岭梁上的嘉陵江源头就是秦岭北麓了,又走了二三十里路,眼见走出栈道口了,走在队伍中的顾君恩这时咳嗽了一声。
  李自成看看他。“前面就是宝鸡了。”顾君恩用眼睛示意。
  李自成早年随高迎祥转战南北,经常在陈仓道上进进出出,对宝鸡自然不陌生。宝鸡往东就是八百里秦川,再不怕官兵恃险设伏了。“兄弟们,反啊——”李自成举剑高呼。“反喽——”部下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响应。
  实在是搞不明白,陈奇瑜竟然连义军的兵器都没有没收!
  史载,李自成从车厢峡险地出来之后,在宝鸡重举义旗,不仅杀了陈奇瑜派的安抚官,而且先后攻破了麟游、扶风、永寿、灵台等八个县城,后因官军进剿,转战至甘肃庆阳会合他部坚持斗争。几年之后,李自成部及其他义军多次攻打凤翔、扶风和宝鸡,势力更加壮大。 1640年,宝鸡地区发生大旱,饥民流徙,麟游李养气、凤翔李启阻等都举旗起义,这些起义为李自成部日后重返宝鸡并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
  陈奇瑜后悔自己失策,又怕朝廷怪罪,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李自成军“反水”时曾进犯宝鸡,被知县李嘉彦挫败;又攻凤翔府城,佯称奉陈奇瑜之命而来,想骗开城门,被乡官孙鹏识破,将农民军 36人骗缒上城杀害,保凤翔未失。陈奇瑜就弹劾李嘉彦及孙鹏破坏了招安;又说安抚官对降卒不好,激起兵变。崇祯皇帝看了陈奇瑜的上疏之后,马上下令逮捕了宝鸡知县李嘉彦、凤翔乡官孙鹏、陕西巡抚练国事等人,一时间竟然有 50多名朝廷大员被免职。此事后来真相大白,陈奇瑜受到了“除名、谪戍边”的处分,实际上回到了他山西老家,开始了戴罪隐居的生活,明亡后病死家中。
  “闯王”李自成诈降出陈仓运用的就是“瞒天过海”之计,《三十六计·胜战计·瞒天过海》云:“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意思是说:防备得万分周到,就往往容易放松警惕,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的计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活动里,而不是与公开的活动相违背。最公开的活动往往掩盖着最秘密的计谋。
  《三十六计·按语》指出: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再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瞒天过海”之谋略绝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因为后者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不可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常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