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好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2-07


今晚鹤亭小姐又花了一个小时吃饭,并且把碎屑搞得到处都是。我看着刚拖完的地,猛地一拍桌子大叫起来,声明:“我要发火了!你怎么能这样!”女儿立即乖乖地收拾残局,并且回复道:“你吓死我了。”我继续喊:“我有三个爆点:1、守时;2、整洁卫生;3、诚实守信。虽然我会逐渐努力改善心态,但目前触犯这三条我就要爆,你记得了吗?”女儿眼泪汪汪。我消了气,揽过她来安抚道:“来抱抱。妈妈只是对这件事感到很生气,你是个好宝宝,我什么时候都爱你。”女儿立刻就重回我的怀抱了。我接着问:“我刚才发火的时候像啥?恐龙?火山?大怪兽?”女儿答:“像一个巨人。”“哇,那看起来还有一点用处:等你们学校运动会的时候,我就一声大吼,所有人都吓趴下,然后我们就赢了!”两个人都开心得要死。

为了能解决问题,我做了一个“信用本”,有鹤亭小姐栏和妈妈栏,说话算话情况可获得一个积分,抵一块钱,反之扣除。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我觉得我变得更有弹性了。

换做以前,我训完她之后内心戏会很多:天啊我又做了什么!


最近我正在接受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

我觉得受益匪浅,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慢慢有了答案。

比如我总爱极端化的潜意识。

我老公的观点是:得了病的人,即便手术后康复了,身体也不会比没病的时候更好。但是我认为,心理咨询并不是治病,而是让人们在伤痛从天而降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去适应,并且在未来能带着伤痛继续生活。每个人都无法预知会遭遇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咨询会充分提升个人精神生活的品质,而不是开药治病——去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

简单的一个例子:以前我学过很多育儿方针,关于对孩子发飙这件事,一直是矛盾重重:要么自己憋成内伤,要么孩子眼泪汪汪。在我通过咨询注意到自己的问题后,矛盾才得以化解:是我自己把自己给局限了。

原来有一种既可以宣泄情绪,又不伤及无辜的可能性。

冲孩子发火,不一定就会broke her heart。

我以前没看到这种可能性,每次发完火就会自责内疚,还会拉过孩子来忏悔,让她承受更多本不该她承受的茫然无措。

而现在,事发时我不需要启动隐忍大法,只是在宣泄情绪的时候注意避免针对人格贬低的措辞。我可以就事论事火冒三丈,然后平静下来与女儿讲和,充分表达我的爱,幽默地协商善后。我并不因此感到人格分裂,孩子亦非常吃这一套。

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当我回忆起我的童年时,如果有人对我这样做,是不会伤害到我的。

一点心得。期待更多成长。

做父母的,先把自己做好再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