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游

 田园牧韵 2018-02-07


古镇游

治疗间隙期在家里很闷,国庆节期间想出去透透气,家人和朋友们带我去了洛带古镇。近些年去过一些古镇,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的有雅安的上里古镇和泸州合江的饶坝古镇。

上里古镇

古桥,溪流,醉人的绿,水墨上里,岁月悠悠.

古镇游

到达上里时候已是中午,我们在古镇尽头依山傍水的一家客栈住下,店主人是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妇,客栈是用木质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小二楼,临街建筑楼下是餐厅楼上有四间客房和两间主人的房间,里面小院中有上下六间客房,楼上住了重庆客,我们一行人住楼下。小院面临潺潺溪流,河上有古老的石拱桥,院内高大的麻柳树下平放着竹椅竹桌供客人歇息,斜阳穿过树叶洒落在地上,颇有些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的意境。晚饭后,天空洒起了毛毛细雨,我们穿溪流过石拱桥到达街上时已是华灯初上,街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市井热闹而有序,我去过的古镇大都被商业化了,原有居民生活不复存在,唯有上里还是那么的自然而鲜活,街灯下的上里让人生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

饶坝古镇

坐落于合江县城西南低山丘陵之中的饶坝古镇,既是古镇也是西南地区影视基地。

 

古镇游


   历史上饶坝是“川黔走廊”,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是远近闻名的“小香港”,著名导演凌子风、美学奠基人王朝闻的故居就在此。我到饶坝古镇是在一个大热天,从合江宾馆出发到古镇沿途的低山丘陵翠绿的树上挂满了鲜红的荔枝,让人见了就垂涎欲滴,古镇的名人故居、天井老街、纳鞋绣花、油纸伞打铁、影视拍摄都给我留下深深地的印象,其中像电影《狂》《大鸿米店》中一样的老酒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酒馆临街面是木步板门,高高台阶上的穿斗木屋窗明几净,几行木桌木条凳整齐排开,进门旁的高柜上摆放着几罐用红布兜压盖着罐口的古老酒罐,店内的木板墙上斜挂着代须的红色干玉米棒,还挂有不知盛放了多少年的的山腊肉,吊着吊壶的灶台上方也挂着烟熏腊肉,灶台上铁锅内沸水翻腾,店内无一客人,只有店老板一孤老头若有其事地坐在步板门边的条凳上。我走进去说:“这街很古老,这酒馆也跟电影里一模一样,真有特色喔。”店老头应答道:“听口音先生从成都那边来,其实是我们这里以前太穷了,老街老房几十几百年都没有换修就保留下来了,如今整理一下就成现在旅游古镇啰”,原来古镇得以留承还有这样的说法。

洛带古镇

还是来说说这次的目的地洛带古镇,我们一行人从德阳上成绵高速在青白江下,一个小时就到了洛带。洛带位于成都东郊龙泉驿,明末清初,一群客家人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迁于此,现在镇上有二万居民,90%的人是客家人,至今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以洛带镇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有五十万客家人,占总人口的80%,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坐落其中。



古镇游

徜徉在古镇老街,一部客家迁徙史缓缓翻开。我们来到广东会馆,是洛带镇的标志建筑,客家文化浓郁,馆内收集有客家人生产、生活用品和文字资料,石刻楹联保存完好,一联“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咚咚咚”……一阵剁菜板的声音传来,是伤心凉粉铺老板正剁着“辣死人不偿命”的小米辣,铺子里的一对情侣游客,一人手里端着一碗,桌上还摆着两碗,我们也一人要一碗辣得眼里包着泪花,一边哈着气流着鼻涕,一边大呼过瘾。随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来到了五凤楼广场,10名穿着传统大花衣服的太婆扭着身子挥舞着绿扇,10名老大爷端起鸡公车围圈伴舞,一曲名为《成都妹妹》的民谣舞蹈让我们沉侵在这古朴风格的客家文化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