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货紧缩”大势所趋,手持资产者要小心了!

 yh18 2018-02-07

来源:小白读财经 / 作者:张樟


过去十年,中国经历了一轮影响很多人命运的大通胀,在这期间,名义工资不断上涨,而物价、房价也同时大幅上涨。顺应了趋势,比如及早地将资产由货币换成实物,尽量增加负债、避免储蓄的人,很多都获得了财富的飞跃式增长。

然而,经验并不能永远适用,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

这不,接下来的十年,中国可能就要从过去的<大通胀时代>,逐步切入一个全新的<大通缩时代>了。


驱动中国通胀化的两大因素,都在渐渐消退。

很多人以为,是中国政府滥印钞票,才导致了过去十年的大通胀,殊不知,影响通胀率的更大变量,其实不是货币供应量本身,而是货币循环速度。而货币循环速度,又取决于人们的负债程度。

什么时候负债程度会更高呢?

一是整个地区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的收入在逐步增长,因而未来会有较佳的还款能力;而当前尚在发展初期,收入肯定一般,因此当前会有更大的资金渴求。于是,挪用未来的部分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部分渴求,非常合理。两顿都吃得刚刚饱,显然好过前一顿忍饥挨饿,而后一顿完全吃撑。

二是整个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以20多岁为主的时候。因为20多岁,是大多数人结婚生子的年龄段,丈母娘会逼你买房啊。而房子这么大宗的消费品,必须得挪用大量的未来收入,才能买得下来。

过去十年的中国,恰恰就属于上述这两种情形叠加到了一起。于是,通胀率高企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是,从10年代末开始,这两个因素就将渐渐退却: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切换到中速增长阶段,即所谓“新常态”;另一方面,中国的85后婴儿潮这波人,也在纷纷“奔三”,“结婚买房”的刚需,也就渐渐地退潮了。总之,两大重点因素的变化态势,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预期——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将经历一场漫长、深刻的通货紧缩。


建立在通胀泡沫之上的财富增长,恐成黄粱一梦。

在通胀期,房屋、证券等各类资产,都会被拱上很高的价位。持有人如果对自己身处在价格周期中的何种位置,完全没有概念,就容易把当前尚未变现的准财富,误当成是实打实的真财富。等通缩一来临,这些人的“黄粱美梦”,可能就无法继续再做下去了。

历史上,每当楼市、股市泡沫破裂时,评述者们总喜欢说“在这场××中,××的财富瞬间蒸发了××××(某个天文数字)”,于是很多人觉得这种“泡沫破裂”很可怕,甚至希望动用公权力去对抗它,比如什么“严查恶意做空”之类。

其实,财富是在一点一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累积起来的,既不是一天搭建起来的,也根本不会瞬间就崩塌掉。在泡沫期,你以为自己多有钱,那纯粹只是你个人的心理活动,那些资产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同样的,现在你觉得自己损失了多少钱,那也同样只是你个人的心理活动,它一开始就不值那么多钱啊。风未动,旗未动,仁者心动。一开始就未曾拥有,谈什么“蒸发掉”呢。

除非你及时变现了。


大潮将退,是时候“回归常识”了。

在持久而剧烈的通胀的打击下,很多人的常识渐渐被击溃了。而很多“新思维”,即使刚开始觉得不可理喻,后来渐渐地也就接受了。

比如,你有余钱,就把它存进银行。这是小学《社会》之类的课本,就会教你做的。但通胀了很多年之后,“存钱”却成了跟不上时代的傻笨之举。你听到的都是“穷人都在存钱,富人都在借钱”、“你不理财(简单的银行存款,人家肯定不算你是“理财”的),财不理你”、“财富是靠杠杆撬动起来的”、“利息跑不过通胀,存款反而是在缩水”、“某某老人二十年前存了××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如今取出来,却只够买××”……

在通胀时代,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相比于投身热流翻滚的泡沫浪潮,确实是显得欠缺吸引力。然而,一旦通缩来临,那些昔日热流翻滚的投资项目,将因为产出期价格水平反低于投入期价格水平,而纷纷陷入绝境。届时,你所期待的“高收益”,可能反而成了“庞氏骗局”的典型标志。别说收益多少了,说不定连本金都拿不回来。而看似利率一般的银行存款,却因为物价的下跌,反而能享受到还不错的实际收益。

再比如,当你用租金回报率算房子的投资价值时,算出的结果显示:房子的当前市价是过高的,人家会反驳说:“你以为租金会一成不变的吗?十年前这里的租金才多少,现在又是多少?”考虑按揭贷款时,很多人也是这样,即使按他当前的收入能力,似不足以支撑某项月供负担,他也会说:“工资会一成不变的吗?十年前你的工资是多少,现在又是多少?”

都已经习惯了上涨,无论是价格,还是名义工资。等将来通缩一旦来临,他们就会明白了:租金、工资收入,这些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也是会跌的!会跌的!


二十年一个轮回,这次可能更剧烈。

其实,在90年代末,伴随着65后婴儿潮那波人的纷纷“奔三”,中国也经历过一轮通货紧缩,如今不过是绕了20年,再度回归而已。

但90年代末那次通货紧缩,只是单纯的人口年龄结构因素所驱动的,而这次,还叠加有经济增长周期的驱动,所以可能会更加剧烈一些。

总之,大潮在变化,各位须小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