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淼:弘扬三种精神,解决三大问题,推动三大布局,担当民族产业复兴大任

 learnmachine 2018-02-07

2017年12月19日,2017中国浓香型白酒文化高峰论坛在宜宾举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以《弘扬中国白酒文化精神,担当民族产业复兴大任》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以下是刘淼发言的核心内容:

弘扬三种精神,传承白酒文化

中国白酒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一代又一代中国白酒人,用智慧和汗水凝聚成了三种宝贵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和永续传承。

一是开拓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中国人工酿酒的历史,距今已有7000多年。在发展阶段上,经历了自然酒、人工饮料酒、发酵酒、粮食酒等阶段;在酿造技术上,经历了自然发酵、天然曲药发酵、人工曲药发酵等阶段;在生产模式上,经历了个体生产、手工作坊生产和工业化生产等阶段。

可以说,一部中国白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白酒人开拓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以泸州老窖为例:公元1324年,制曲之父郭怀玉发明了“甘醇曲”,在世界上最早创新利用生物酶发酵技术,极大提升了白酒的品质,首开中华大曲酒先河;同时,还创制浓香白酒技艺,传承至今已逾690余年。

公元1573年,泸州老窖第6代传人舒承宗规模化建造窖池群,系统总结浓香型大曲酒酿制技艺。两位先祖成为了中国浓香白酒发展的关键人物,并为我们留下了浓香型传统酿制技艺和连续使用至今440余年窖池群的“双国宝”。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白酒人,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让中国白酒在新的时代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是主动担当,贡献国家人民的精神。一直以来,中国白酒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利税的主要来源,是解决人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历代中国白酒人为国家繁荣、社会进步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泸州老窖为例:在建国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响应国务院“提高名酒质量”的指示。1959年,国家轻工业部编写出了我国首部浓香型白酒工艺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

同时,泸州老窖还举办了27期酿酒技术培训班,毫无保留地将浓香型白酒酿制技艺在全行业推广,为全国酒厂培养了数千名技术骨干,泸州老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白酒黄埔军校”。时至今日,浓香型白酒的产量产值仍居中国白酒首位,我们深为建国后泸州老窖国窖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感到自豪。

三是不甘落后,振兴民族品牌的精神。中国白酒产业自诞生之日起,从来就未曾甘居人后、安于平庸。正因如此,才奠定了中国白酒与中医药、丝绸、瓷器等一起成为中国四大民族产业的地位,对世界酿造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白酒人坚持产业报国,努力推动中国白酒品牌与世界酒类一较高下。以泸州老窖为例:1915年,泸州老窖第15代传人温筱泉携泸州老窖特曲酒,远渡重洋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一举斩获金奖。

近年来,泸州老窖持续在纽约、巴黎、莫斯科、伦敦、香港等全球主要城市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我们的这些努力,就是要向西方彰显中国白酒人的文化自信、产业自信和品牌自信,展示中国白酒问鼎世界品牌之巅的勇气和决心。

解决三大问题,形成行业合力

当前,中国白酒在国家不断规范管理下,尤其是在中酒协的指导和带领下,总体上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内讧内耗问题。中国白酒发展几千年来,我们几乎从未见到历代酿酒先贤们有相互诋毁、相互倾轧、相互中伤的情况。作为百年老店的泸州老窖,始终秉承“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在发展的同时把不贬低、不中伤、不诋毁同行业作为企业铁的纪律,要求员工及合作伙伴严格遵守。

之前有个别媒体对白酒香型的报道存在夸大或诋毁,造成了市场和消费者的真假莫辨。中国白酒虽有技艺的差别、香型的差别、口感的差别,但绝不会因此而有优劣之分。

为此,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酒业协会应对此进行及时制止和纠正,出台有关管理规定,加大惩处力度,共同维护中国白酒声誉,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行业内还存在一些完全抄袭的现象。我们认为,在市场操作、宣传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互相学习借鉴无可厚非,但应避免在产品包装、产品名称、宣传口号上的完全抄袭。

二是良莠不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白酒产业工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无论是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还是其它香型,都同时在使用固态法、固液法、液态法等生产工艺。

由于国家主管部门的测定技术、质量标准、法律法规等没有跟上,导致中国白酒的分类分级标准缺失,标识标签不明确,中国白酒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现象。泸州老窖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白酒领军企业,我们在业内首先对固态法、固液法、液态法等不同生产工艺产品进行明确标识。

虽然目前我们为此受到了一些困扰、遭受了一些损失,且得不到同行业的声援和支持,处于孤军奋战、独臂支撑的状态,但我们从未犹豫和后悔,因为我们必须对消费者负责,对中国白酒的未来负责。

三是各自为战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国际化拓展过程中,作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但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各大名白酒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都是单兵作战、各自为说,不能让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白酒形成统一清晰的认识。

在洋酒进军中国的时候,往往都是以一个国家、一个产区“集团军”的方式,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品牌文化、统一攻打市场。正是这种“集成式”的宣传推广,才让洋酒在中国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并大肆扩张,牢牢地把中国白酒在世界酒类市场的份额压制在1%左右。如果我们不学习借鉴洋酒的成功经验,不实行抱团发展,中国白酒国际化的道路将会十分漫长,也必会收效甚微。

推动三大布局,共促白酒复兴

中国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完全有底蕴和实力加快复兴,并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为此,我们呼吁全行业携起手来,共同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标准布局。当前中国白酒酿制技艺不断发展创新,涌现出了固态法、固液法、液态法等多种工艺,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对这些工艺没有开诚布公地告知消费者,也没有很好地标识标志,造成了一些消费者的困惑和疑虑。

为此,我们呼吁,应抓紧制定清晰的中国白酒生产准则、技术路线和分类分级标准,进一步规范白酒的标识标志,让消费者明明白白选择、放放心心消费。

同时,应参照国际酒类产品通用标准和要求,深入开展在标准、技术、标签标识等方面的研究,加快实现中国白酒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统一和接轨。

二是推动产区布局。在今年11月19日召开的“世界名酒价值论坛”上,中酒协发布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榜单。在“产区”成为世界烈酒品质表达的今天,这一榜单的重磅推出,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白酒的形象和影响力。尤为重要的是,这将为中国白酒集团化、规模化进军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名白酒产区打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呼吁,中国名白酒企业应勠力同心,在中酒协的统筹和指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让这些产区生产的产品具备规范的标识标志、明确的质量标准、典型的技术风格,让中国名白酒产区真正具备可以与世界知名烈酒产区相媲美的实力。

三是推动国际布局。在中国加入WTO谈判中,因我国把酒类列为普通商品,而其它国家均把酒类列为特殊商品,这致使中国酒类进入其它国家壁垒重重,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白酒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如韩国的综合关税达到180%,泰国200%,俄罗斯300%,这基本上把中国白酒挡在了门外。尤为严峻的是,近日国家又降低了洋酒关税,更为外国酒类产品长驱直入中国市场降低了门槛,中国白酒正面临洋酒兵临城下、分割包围的危险境地。

为此,我们呼吁,中国名白酒企业应积极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对外,通过争取国家立法支持、关税对等、出口补贴等政策,获得与国外酒品对等的贸易条件,推动中国白酒加快走向世界,跻身世界名酒品牌之林。

历史证明,中国白酒文化精神的内核,是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共同使命是行业振兴、长远未来和国际拓展。今天,传承千年的中国白酒及其文化精神,已经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崭新时代。我们是做一个对民族、国家和产业负责的企业家,还是做一个只顾眼前利益和一城一池得失的商人,值得我们去思考与选择。我们呼吁,全体中国白酒人携起手来,始终践行“文化同源、标准同订、市场同拓、规则同守、危难同渡”的“五同理念”,努力赢得中国白酒在世界品牌之林的地位与尊严!

酒业家视点:泸州老窖是一个很有历史积淀、很有行业担当的企业,一直在为推动行业全面进步而不断努力。泸州老窖近些年在市场、品牌、文化、品类、国际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一直在被众多行业从业者所称道。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中央提出了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的伟大战略。中国白酒行业作为中国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与中国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产业。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酒类天然的亲和力也是中国同国际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

在国家战略中,中国白酒行业需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行业的一份子,我们殷切的希望,在泸州老窖刘淼董事长提出“弘扬三种精神,解决三大问题,推动三大布局”方法和“五同”观念之后,全行业能够通过切实的行动,改变行业弊病,不仅能够完善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实现我们民族精粹真正的“走出去”,走向全世界、走向美好未来。“九大”方法、“五同”理念,定会成为“功”在当下,“利”在今后的行业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