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家园——中国当代国画名家李恒才山水画作品选

 耕夫的图书馆 2018-02-07


绘画是有生命的,一幅画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风格,这幅画的生命力也要大打折扣。品读李恒才的作品,总会让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市,李恒才就是从这里走出的画家,我把这首诗和李恒才的作品联系起来,并不只是因为李恒才是古凉州后人,更是因为恒才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恰与这首凉州词同出一辙。



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而这种美在恒才的作品中得到了升华,尽管他极力的想把物像表现得柔美一些,但渗透到他骨子里的凉州基因却仍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沧桑与雄浑的力量感。



在那片充满了历史感的凉州土地上,画家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种物像,骆驼和大山,而两种不同的物像在画家的心中具有同样的份量,从而使作品表现出来的意境空旷但又绝无寂寞之感,骆驼的动与大山的静仿佛是一种约定的默契,使人感到自然的脉搏跳动与生命的呼吸韵律,通过这一动静的对比表现,很好的把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浑厚沧桑之美表现出来了。 我一直认为感情的真挚是画家创作的底线,恒才是个厚道平和而又不失智慧的人,他的作品也是他美好的心境与愿望的表现。 

                                                                                               李恒才作品赏析

                                                                                                           撰文:毕冠良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传统的西方风景画,不是简单的景物再现或风土人情的展示,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了极为深刻的人文精神与人性的温情,与人的志趣、情操、视界等有紧密的关系。写实不是它的目的,立意才是根本。至于后者,它更多地强调画面的现场感、细节的真实和景象的可还原,也就是说,客观性、再现性、观赏性是主要的考量。因此,谈论李恒才的山水作品,我不愿意使用“观看”、“欣赏”或“观赏”一类的用词,而更愿意用“阅读”或更简略的“读”来进入。因为,在我看来,观赏较多关注作品的线条、皴擦、设色和布局等技术性的元素,属于外部性的接受;而“读”,则可以透过纸背,打开笔墨之外的通道,追随画家的想象力而进入其内心,与他的精神进行自由无拘的对话。



初读李恒才的画作,我即刻就有一个深切的感受:这是一名深谙传统艺术之精髓的当代画家,古人所倡导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追求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声称:“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人之所以被看作“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就在于他能于现实的世相之外另造一个精神的世界,其对自然的观照不再停留于物象本身,认为它们是境由心生,遂渴望在自然中安放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由外向内的流转。山水,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一旦进入艺术(无论是诗还是绘画),就仿佛由静止的物理状态进入了化学反应,蓦然间,情感的分子、思想的原子、本能的粒子,等等,相互进行了碰撞、化合、分解、转换,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爆发出了新的能量。李恒才出生于甘肃省古浪县,他对家乡自有一份割舍不了的情愫,意欲用自己的笔写出对西北山水的审美感知,在线条和笔墨中报答这片土地对自己的滋养之恩。



关于西北的地貌,宋代郭熙有过一个精辟的概括:“西北之山多浑厚,天地非为西北偏也。西北之地极高,水源之所出,以冈陇拥 肿之所埋,故其地厚,其水深,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 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如嵩山少室,非不峭拔也,如嵩少类者鲜尔,纵有峭拔者, 亦多出地中而非地上也。”西北的自然生态总给人一种雄浑、敦实和苍凉的印象,而有意思的是,流淌其间的山泉、江溪却有点温婉和纤弱,即便在一些江河的源头,也少见沛然的水势,呈现了独有的细腻,就像流行的“花儿”一样,在一咏三叹中道出了至情与缠绵。李恒才的作品也是如此,他的笔下无疑有着西北高原的粗犷、雄浑、悲怆与沉郁,但似乎也融入了一部分南方画风中“奇崛险峻”的秀丽与“温婉旖旎”的液态风情,其贯穿始终的情愫恰好照应了唐人流泻至今的诗意:“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



不少论者指出,中国画对人的处理通常都不采用写实的技法,绝大部分仅作点染式的处理。此外,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由“居”来体现。单独的人是渺小的,而“居”在特定空间里也就代表了“人”的大写与集聚的力量。李恒才的画作似乎也承袭了这一点,他笔下鲜有人物出现,偶或现身,也不作细部的工笔式描摹,仅为画面增添一丝生动和气韵;有时则在山川草木之间勾勒一间或两三间农居,暗示出人的存在,赋予了作品以必需的人文气息。例如,《塬上春望》《山浓欲染衣》《晴岚染翠》等,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部分作品中,《万壑千岩锁翠烟》尤见匠心,它的布局为山水交错,在居中偏下的地方,七八间房屋在茂密的树木怀抱里显现,由此营造了深山古庙的韵致,在虚设中暗示了人的存在,给自然灌注了一定的人文信息。在创作上,作者吸纳了青绿山水的细腻、鲜艳和华丽,而在水墨山水的朴素、淡雅、隽永和自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在“混血”中加强了它幽深、内敛与持久的表现力。



可以说,这是一种诗性的隐逸,在高挺、耸拔的“大物”——山岩——与幽深、沉静的“活物”——溪泉的背后,画家藏起了自己,亦即将人隐匿在了自然的怀抱中,使其成为了自然的一个细节。如上所述,在李恒才的画中,人,有时完全隐去,有时则以数点出现,留给观者以无限的想象。这让我想起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位明末著名的随笔作家写道:“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对船上的人不做详细描写与刻画,仅以“两三粒”来叙述,真是精妙至极,既避免了坐实的板滞,又映衬出雪西湖的旷远、虚缈。张岱所秉有的确然是一种“高远”的眼光,他以文字道出了画家心目中的空邈、悠远,其中对空间感的把握和对人的认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我看来,李恒才在《古道春望》《古道秋韵》《塞上曲》等一系列作品中采用了一种“远视”的方式,取得了在“三寸”、“数尺”之间写出“千仞”、“百里”的“高”、“迴”的审美效果。因此,即便是在一幅名为《高士观瀑》的作品中,画家也绝不作肖像的复制,更无意于工笔式的勾勒,突出的依然是山水、苍松和云雾,在明暗浓淡中营造了高远、幽深的意境,运用客观的描画为主观的意识留下了自由的空间。



中国山水画重在写意,这写意所包孕的便是诗的意绪,那种可以意会却不易言传的微妙。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尝谓:“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诗与山川互为参照,道出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秘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山水画是一种由具象来进入抽象的艺术,接受者由山水、木石进入,伴随作者给出的引线,超越日常视觉的囿限,更多地去体验画面以外的彼岸世界。在我看来,李恒才是一个怀有诗心的画家,这从他的画作的题辞即可得到验证。画家似乎对“韵”字情有独钟,如《山庄晨韵》、《古道秋韵》、《溪山清韵》,等等。众所周知,“韵”是诗歌的重要元素,有时甚至是它的借代。另外,他的一些作品名字,如“近对流水远对山”、“万壑千岩锁翠烟”、“山浓欲染衣”、“六月祁连玉屑飞”、“塞上曲”、“听雪”、“山色泉声”等,都是很好的诗句或蕴含诗意的词组,能于画面之外提供另一种沉思的可能性。


                                                                            含道暎物 澄怀味像      汪剑钊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创作一丝不苟的人,从构图,设想,意境,点线面,结构和画面整体布局绝无轻藐之笔。恒才先生的山水作品大多以写意水墨并结合重彩来完成,充分利用色彩之可能,在绚丽灿烂的画面上,表现大千世界山水之美,其作品层次清晰,对比鲜明,意境明快柔美,写意水墨和重彩结合丰富了其山水作品的表现力,激活了作品的表现语言和动力,从而呈现出色泽鲜明、色相明确而又厚重、丰富的色彩效果。  

水墨之路犹如色彩之路一样漫长,未来中国画的走向 将是水墨与色彩并举,沿着各自的美学目标向前迈进,庆幸恒才兄已在征途,相信他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美术收藏报社长主编    王林玮 






李恒才,1962年12月出生于甘肃,西北师大美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大风堂山水画创作室主任,中国孔子书画院副院长。2009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画工作室高研班。2010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画工作室精英班。作品被中央党校,国务院,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兰州大学,甘肃文史馆,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有多幅作品入选中国美协、文化部主办的重要展览并获奖;先后在武威,兰州,张掖,西安,河北,江苏,郑州,山东,安徽,内蒙,宁夏,福建,北京,法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多篇论文刊发在国家级重点刊物、杂志等,出版有《李恒才国画作品集》,《 千姿百态画骆驼》,《写意骆驼画法》,《李恒才山水画作品集》,《李恒才骆驼作品集》等多部著作。

 

1992年国画作品《山庄晨韵》入选“中国美协等主办全国税收带来了祖国美绘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1998年《塞上秋深》入选“全国黄河魂艺术大展”并刊发在《美术大观》。

2000年作品《高原风情》(组画)获甘肃省首届写生画展“二等奖”。

2002年作品《天堑秋染》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5.23”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5年作品《大漠瑞雪图》等入选中国文化部等主办的《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国际著名美术家作品展》,并入编该画集。

2005年作品《秋新风送长声》等二幅获“《西部风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优秀作品奖。

2006年7月作品两幅入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国画家》杂志主编的《当代国画家画廊》一书。

2006年9月作品《六月祁连玉屑飞》入选由中国美术馆,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西望敦煌·甘肃省美术作品展览”。

2007年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做《李恒才的国画艺术》专题报道。

2008年作品《回眸霜月何为家》入送中国美协主办的《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大展。

2009年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

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2014年作品《锦绣西部》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八屇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古道秋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吴冠中美术馆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11月23日由吉林电视台《放歌中国·文墨画歌》栏目做《画家·李恒才》专题报道。

2015年国画作品《听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