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名窑

 五彩翡翠999 2018-02-08
柴窑。清梁同书的《古窑瓷器鉴定考》云:“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柴窑为我国历代名瓷之魁,然而传世真品极为稀少,后人因此多对其赞誉叹惋不止。明代时,皇宫还收藏一些柴瓷,如《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府所藏(瓷器):柴、汝、官、哥、钧、定。”但在民间,柴瓷则难得一见。明朝末年,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就慨叹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明代因此有“片柴值千金”的说法。 相传 ,柴荣创建御窑——即后世所谓的柴窑,诏令制造祭祀所用的瓷礼器及皇宫所用的日用陶瓷。窑匠向柴荣征求瓷器的颜色时,柴荣指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要求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 《格古要论·古窑器论》,曹昭撰,该书成于明洪武年间,原著三卷,书中在论及柴窑时写道:“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见。”《格古要论》中还记载了柴窑“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的特征,并以“柴窑出北地”指出柴窑窑址。而据古书记载,北地郡包括三原、耀州、富平等地,在此范围内,仅有位于耀州窑遗址的黄堡窑五代时期烧瓷。 到明代中期,王佐对曹昭的《格古要论》进行了增补,章次也有所变更,取名为《新格古要论》,全书共十三卷。书中论述柴窑,对曹昭洪武版的内容有所增改:“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 明代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中有云: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或云柴世宗时始进御,今不可多得。” 明张应文在其《清秘藏》中有记:“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如是。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但差厚耳。” 由于柴窑在明初即被列为六大名窑之首,后世不得一见。到乾隆皇帝时期,宫中已经见不到柴窑器物的实物了。所以后来,柴窑到底是什么样的,哪里烧制的,成了历史上一个迷。 目前学术界观点不太统一,有的学者说,柴窑出北地,北地郡乃陕西,柴窑即耀州窑。有的说,柴窑应是河南制作的,还有的学者不承认柴窑的存在。那么,柴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深研瓷器30年,得出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结论。柴窑存在,五代时期的柴窑,就是浙江钱氏吴越国生产进贡的越窑青瓷,又称为“秘色瓷”。 柴窑即秘色瓷考” 后周(951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 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 郭威开国,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共10年时间。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 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 柴荣在位仅5年,期间征战杀伐,没有时间精力做什么御窑。 后周用的是吴越进贡的秘色瓷: “秘色”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5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应指稀见的颜 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 据文献记载,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命令烧造瓷器专供钱氏宫廷所用,并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称越窑瓷为“秘色瓷”。 周辉:-《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五代人 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依据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及曾《南斋漫录》的“吴越秘色窑,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五代的钱氏朝廷向后唐、后晋和辽、宋王朝进贡的越瓷均实地反映在《十国春秋》、《吴越备史》、《宋史》、《宋两朝供奉录》等文献内,这为史证。尔后,“近二十年来,这类越窑青瓷在考古发展掘中也出土过不少,吴越国都城杭州出土了不少带有供瓷特征的瓷器。 根据历史对柴窑的说法,最早的是 北宋仁宗朝时,已经很难见到柴瓷的真容。 欧阳修《归田录》云:“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宋仁宗时期,人们得到柴窑瓷器残片,已经用黄金镶嵌起来做装饰。可见柴窑之珍贵。 明张应文在其《清秘藏》中有记:“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如是。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但差厚耳。” 按照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说法,对照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色瓷,我们可以看出,除了釉色不能青如天以外,釉面明亮如镜,胎薄如纸,声如罄都是符合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看出,柴窑之名,乃因欧阳修而传。欧阳修为宋人,尚没有见过柴窑完整的器物。而秘色瓷器的进贡,世俗人更不知道。 故当《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内府所藏,柴汝官哥均定之时,北宋时期比汝,定,官,钧更加名贵的秘色瓷消失了。一件都没有进入明代内府。其实秘色瓷没有消失,因为北宋时期接收的所谓柴窑,就是后周时期吴越进奉的金扣越器。北宋灭吴越,秘色瓷断烧,故仁宗时候秘色瓷已经罕见了。世俗不知秘色瓷这一从唐代以来的宫廷命名,而把这种用黄金镶口的越窑贡品呼为柴窑,极为正常。因为这批金装越器是从柴世宗手上继承而来的,属于前代官窑御用瓷器。 后世不见秘色瓷之名,而传柴窑之名。柴荣要求吴越进贡瓷器烧成雨过天青色,非常正常。而天青秘色瓷至今未见,但现在发现的秘色瓷很容易偏像天青色。因为所谓粉青,天青,灰青,梅子青无外乎烧成温度高低,釉料配方差异而已,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现在陕西法门寺出土的晚唐秘色瓷器,釉色青绿。到五代时期,烧出釉色偏蓝,(青如天)明如镜(已做到,釉面玻璃光泽强)薄如纸(已做到,胎薄到一毫米)声如罄(已做到,烧制温度高,完全瓷化),只差一道釉色。而这种釉色对于几十年后的北宋汝窑,已经可以轻易做到。 综合所有这些考虑,柴窑即秘色瓷,当无大误。谭州晏皓,2016年8月做于浙江杭州。一家之言,请各位方家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