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提醒大家: 仪器检查不能完全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

 追梦文库 2018-02-08

大家去看病的时候,一般都会觉得仪器的检查结果要比人的感觉或者判断更科学、更客观、也更准确。真的是这样吗?

不能否认,仪器检查让我们对人体某些疾病认识更加清晰,但过度依赖仪器设备,也会使我们对疾病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大大降低。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位医生说过:在临床上过度依赖仪器设备,就像一个人有了拐棍,反倒忘了自己还有双脚一样。举个例子:一个男性病人,45岁,身材矮胖,头疼眼花,失眠多梦,心悸气短,经常感到疲惫。在临床上他的病起码要涉及4个科室,第一个是神经科,第二个是心内科,还有就是内分泌和营养科。按照现有的医疗程序,这个病人每到一个科室,医生先问一下情况,然后开化验单,让你去做各种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病人开药。

根据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

1、分科过细导致医生变成了交通警察,各管各的路段,不相干的就不管了;

2、仪器检查成为医生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3、治病的主要方法是吃药;

4、医生治疗针对的是疾病产生的结果,不是依据病因来治;

5、过度用药容易导致医源性疾病的产生。

这种规律产生的结果:

1、刚才这个病人,去了4个科室,每个医生都会给他开药治疗,结果最少有4-5种药,这些药之间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或者产生副作用等,不得而知。

2、关于仪器检查准确性问题,曾经有学者做过统计:超声、核磁、CT等比较高级的影像设备诊断正确率仅仅33%,而它直接导致的误诊率是9%,还有58%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分析。

3、关于化验单的结果准确性,美国的病理医师协会曾向5000个化验室寄去同样的胆固醇样品,要求误差率不能高于5%,结果反馈1/3的实验室误差超过了15%,我国的化验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其实,仪器的检查,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误诊,为什么这样讲呢?

1、很多疾病仪器检查不出来,如心理疾病和一些还没有形成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2、任何仪器都有自身特定的局限性;

3、检查影像有非特异性,据报道称国内一个有名医院,脑外科曾在不长时间内把6个急性脑梗塞病人当成脑肿瘤病人开颅了,原因是过度相信了CT的影像结果,因为CT上急性脑梗塞和脑肿瘤很难分辨。如果医生对患者详细问诊,了解一下他是不是常有头疼,如果有,就是慢性病,就不会考虑急性脑梗塞了;

4、检查医生的水平也很重要。不同医术的检查医生做CT扫描的差别很大,一些没有查到的,会造成一些漏诊;

5、所以做过B超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医生拿的探头在身上的力量不一样,或角度不同,看到的影像就会有区别;

6、医生对结果的解读也是导致误诊和误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一个影像结果,不同医生去看会有不同的结论;

7、即便检查的结果是正确的,但有很多检查结果和疾病之间存在非因果关系。举个例子,很多人有腰痛的经历,一般会去拍个CT,医生一看片子,会告诉你腰痛是骨质增生压迫引起的。但问题是,我们的腰痛是不是真有这个骨刺引起的?如果是骨刺导致的,那骨刺应该是一直长在那里的,疼痛应该是持续性才对,但问题是,病人的疼痛程度往往有时候轻,有时重,有时一点也不疼,这说明骨刺不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其实导致腰痛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任何能压迫到腰部神经的因素都可以导致疼痛,如腰部软组织紧张度增加,使神经受到压迫,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多了,如外伤、疲劳、风寒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软组织紧张度增加等等。

所以说我们看到某个检查结果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直接和疾病的症状相对应来判断病因,这最容易导致误诊和误治。

参考文献:

文章根据《医之正道》部分内容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