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朱元璋一生最强的对手,史学家不敢提,小说家不能写

 飞龙在天5r2g1p 2018-02-08

大家知道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最后却夺了天下,其实当初朱元璋最大的对手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大汉”政权的缔造者——大汉皇帝。当地村民后来称他为陈三将军。

根据《陈氏家谱》记载,陈友谅原为长沙渔民,家住长沙石门坎,12岁打鱼到湖北,落籍沔阳州。是湖北的移民。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武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此时他只是县里的小吏,但是听到这番话后,他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这场乱世的战场上,这句预言就像是一把火,点燃了陈友谅内心隐藏已久的权利欲望,尽管这把火可能把他烧的粉身碎骨他也不在乎。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

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这与《明史》在清代由官方修撰有关,成王败寇是一个原因,刻意打压陈友谅是肯定的,《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是负面的,说他“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

正史没有记载,就连小说也没有写陈友谅的故事呢?

其一,小说,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大多见于明代,而在明代写陈友谅在与开国皇帝的激战中曾如何军容壮盛是比较犯忌讳的,

其二,陈友谅故事流传的时间比较短,民间的丰富也不多,难以成为小说的材料。故而我们很少见到写时间距离很近的政权的历史小说。

其实陈友谅一直坚定地站在反元的最前线,1358年他直接指挥了安庆战役。当时守安庆的是余阙,此人曾被元朝任命为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后因守安庆有功,升任淮南行省左丞,并赐二品服,朱元璋不敢讨伐余阙,说什么此人是忠臣,如果大臣们都像余阙这样,元朝就不会乱了。

在关键的一战里,朱、陈的鄱阳湖决战,前后只不过经历了一个多月,它从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8月29日开始,到10月上旬就结束了。虽然此战役没有18年,但这场水战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战斗程度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并为后来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两军在渚溪左蠡相持其间,由于陈军曾围攻南昌两个多月,出师太久,士兵疲惫,军心动摇,朱元璋又不断诱降,陈两员大将投敌。陈友谅恼羞成怒,他缺乏政治头脑,靠杀俘虏出气。朱元璋则送还战俘,为战俘治伤,并祭奠陈阵亡将士,以此收买人心。这样,陈军士气更加低落,

31天后的10月3日,陈军粮草殆尽,率军冒死突围,但左冲右突,均被事先作好准备的朱军击退。陈无法,率部向湖口方向逃跑,朱军又用火舟火筏攻击,血战十余小时,陈军仍无法逃脱。

不久陈友谅被箭射死。庞大的舰队随之覆没,朱元璋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鄱阳湖之战奠定了他统一中国的基础。

如果没有那支突然而来的箭说不定陈友谅还有可能东山再起,陈友谅也算是一代英雄了,可惜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