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求你,请不要对我好

 相守那一抹阳光 2018-02-08



文:刘主编



1


机场看见一对母子,母亲看起来年轻,孩子也不过四五岁。母亲在给孩子套衣服,明明孩子看起来已经很热了,母亲还是害怕他着凉,非逼着他再加个外套,孩子哭闹,母亲更加严厉,“我这还不是为你好?”

“为你好”这三个字挺吓人的,它天然具有强迫性和正义感。我看到在一旁的大妈本来准备劝劝的,听到这三个字又把头扭开了。人家妈对孩子好,哪有别人插嘴的份呢?


2


我有个姑姑,是超级热心之人,心系全家老小。

小叔小婶下岗在家有一段时间了,总要找个营生,姑姑建议他们在家做封压好的豆浆拿去卖,可能两三毛钱的成本,能卖一块钱。而且也不需要什么本金。适合他们这样草根创业。

只卖了一个月,这个生意就停了。豆浆好做,销路难寻,小叔家剩了不少豆浆,又放不过夜,只能倒掉。而且为了这个生意,买了豆浆机,压膜机,塑料杯,还有几十斤的黄豆,生意不做了,这些东西又占了不少钱,所以小叔言语中颇有些抱怨。

姑姑更委屈,她没少跑着帮忙联系豆浆的销售渠道。“你怎么就不能听我的继续做下去,我这还不是为你们好?”

3


家乐是我们朋友圈里有名的妻管严。不过他的太太一点都不彪悍,反而每次都是靠苦情,虐心来召唤他回家。只要家乐在外应酬,她太太不吃不喝不睡等他回去,回去也不打不骂,就是要讲半个小时道理,喝酒多不好,熬夜多不好,无聊的应酬多不好。

这一招还真有效,不出两年,他们就离婚了。不是家乐受不了唠叨,而是他太太先受不了这样反复的折磨。直到最后,离婚的时候,他太太还留下一句,“我做这一切还不是为他好”。

4


我相信对孩子,对亲戚,对伴侣,对越是亲近的人,有一种人性的光辉叫做“我对你好”。这是不需要回报的体贴,不需要偿还的付出,不需要夸赞的将心比心。是睡觉时帮你掖被角,是吃饭时把最好的夹给你,是同打一把伞时把伞多移到你这边。是舍己为人的爱。

可但凡爱,过了界限就变成了控制和占有。非要按自己意志给孩子套衣服的母亲,非要别人按自己想法做生意的姑姑,非要用自己的套路改变对方的家乐太太,他们那么用力的付出,以至于让对方不堪重负。

“我这还不是对你好”,这句话先天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亲人间所有试图控制别人的行为因为此一下子就有了合理性。被控制的人要么改变自己迎合亲人,要么反抗并背负“好心当成驴肝肺”的骂名。

这种感觉很不好受,所以孩子会哭闹,小叔姑姑会闹翻,家乐和太太会分道扬镳。直到“对你好”的人再也没机会对你好了。

5


那么该如果表达爱,如何对人好又能不越雷池呢?

第一,把所有“你要如何”改成“你最好如何”,或者改成“你可以试试如何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强加给别人的好意不见得适合别人。孔子说,“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之所欲,也勿施于人”。施加在别人身上的不一定是爱,很可能是变了味的负担。

第二,一旦别人不喜欢你的好意,也不用沮丧或者觉得受了伤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有谁应该肩负起另外一个人的使命和愿望。那些为了圆父母大学梦、出国梦的孩子,不见得真的会享受这些过程。那些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也不一定会走到最后。

到这时,希望你不要自怨自艾,“我这还不是为你好?”

如果真是对对方好,就是给对方空间,保持爱的距离,注意爱的方式方法。

如若不然,那在最开始,请你就先不要对我好。

因为我可承受不起你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