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编故事:主题化场面法

 Quan悠云 2018-02-09
​如何编故事:“主题化场面法”
在一个故事中,没有一个特定的闪光点,没有一个大起大落的胆心,就是写那么一段斗争,那么一段生活,写那么一个人做的那么一些事。构思这种故事时,往往就用得着这样一种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称为“主题找场面法”。
首先是分析出这段生活,抓住这个人的本质、特点,抓住一个主题,要揪住你这个作品应该要要涌现出来的主要倾向,然后再化出几个小主题:这几个小主题是达到大主题这个总目标的前进路上的几个阶段,几个阶梯;这几个小主题,,在每个小主题上化出一个场面,组成一场戏。有几个场面几场戏,这个剧本就立起来了。
还是举大家熟悉的例子:前头讲的《枫树湾》。大主题是什么?大主题就是“红旗卷起农奴戟”,就是“农民运动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在这个大主题下,第一篇;农民逃荒讨米,受苦受难,这便说明了农村必须要革命,农民运动必须要出现。然后是赵海山从农讲所回来,革命的火种来到了。第二幕:农民运动的兴起,往往是由吃大户开始的,吃饭问题是农民运动兴起的导火线。于是,这一幕便是赵海山领带农民夺粮的一场戏。故事接下去,夺了粮,成立了农会,但“革命的问题是政权问题”,政权怎么来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必须用枪杆子保卫政权:于是就出了一场在农民自卫军成立大会上夺枪,和处决汤汉池的好戏!于是,有了政权,有了枪杆子,可是光有了这两样还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正确路线作斗争,最后传来了毛委员指示,消灭了汤家驹部队,参加秋收起义,奔赴井冈山。
《枫树湾》构思故事的方法,就是用的“主题化场面法”:大主题下找出几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化成为几个场面。用这种方法来结构的作品还有许多,特别是许多专写一个人物的作品,例如《雷锋》(电影)就是用的这种方法。郭沫若的《夏完淳》是用的这种方法,《蔡文姬》也可说是用的这种方法,电影《槐树庄》是用的这种方法,《林则徐》是用的这种方法。《燎原》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历史上,现如今,都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只要这个人物在生活中真正算得个人物,那这个人物就肯定有戏,就不会不好写戏!有些觉得构思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那是说,难以构思出一个有“胆心”的爆炸体故事。但用这种“主题化场面”之方法,就个个历史人物都是能写出戏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