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想成事,你离不开这三种力量的加持。

 a_123 2023-04-03 发布于河北

今天读《为什么是毛泽东》,深深的被其中一段话震撼到了:

毛泽东撰写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很能反映他在这个时候的思想和心情,他热情欢呼:“时机到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绝不是一篇空洞的文章,虽然还有点泛泛而谈,但毛泽东开始关注统治者的力量,无非就是知识、金钱、武力。

我们常常关注各种思想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却常常忽略世俗领域中实力的作用。对毛泽东来讲,他光是接受马列主义并不能代表他就有力量,就能号召同志集聚到他的周围,上面已经谈到,毛泽东已经列出了三个世俗力量:知识、金钱和武力。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后来人们熟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重要论断,这是血中得来的教训,一切努力化作泡影,一切利益烟消云散,没有枪连命都保不住,一切口头高喊的主义、理想、真理都没了基础。简单说,就是毛泽东觉悟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才是真理。

文章图片1

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在寻找中国革命胜利的致胜真理与路线图过程中,穿越了无数弯路与迷茫,经历了无数试错与失败,直到“八七会议”,毛泽东的革命原理终于被他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毛泽东的革命原理,是建立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在这块土地上,大多数人无法生存,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期盼革命,特别是农民。中国的上层社会,借助于手中的财力集中,靠着握有枪杆子,不思改革反而变本加厉剥夺底层民众,主要原因就是底层民众的无组织。革命者被屠杀,是因为手里没有枪,而土匪军阀活得很好,是因为有枪,所以枪杆子理论显然超越了所有的主义。

无论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要想说话起作用,就得有枪,有了枪才能改变社会。蒋介石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枪、钱、人形成了良性循环,因为他和江浙财团联手,并且通过江浙财团与英美财团建立了合作关系。

而毛泽东的循环要复杂曲折得多,他没有钱,他需要用枪去筹钱,他没有钱直接买枪,而是需要夺枪,他依靠的是农民,因为他发现农民要的是他愿意给予的,就是土地,可是土地不在他的手里,在地主手里,要完成这一大循环,就要倒着推导,核心是要有枪杆子。

毛泽东同志是从来不缺革命信仰与理论系统的,是不缺组织能力与号召能力的,是不缺无数革命义士舍命追随的,但之所以之前无数次革命尝试都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即在于:他缺少另外两个世俗力量的加持——武力与金钱。

而想通这一点的他,终于在“八七会议”上明确了“枪杆子(武力)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同时大力发展土改,用地主手中的利益(金钱)换取广大农民的拥护与支持,从而完成对“革命事业”知识、武力与金钱三个方面的力量体系建设,并带领中国走向新生。

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赫拉利认为:

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出现了三种有可能真的让“全人类恰好想象到一起”的秩序,让人们相信全球同胞有可能在一起,由同一套规则管辖。这三种秩序分别是金钱秩序、帝国秩序和信仰秩序。

而这三者与毛泽东同志所理解的三种力量源泉竟然完美一致!

那么,知道了这些,对于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很简单,知识、金钱和武力这三者,既是革命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实现创业与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1、知识是什么?

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它还包括未来的核心竞争要素——“数据”。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并强调要通过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这是数据第一次正式被当作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提出。

所以,未来得“数据”者得天下。

2、金钱是什么?资本的力量,毋庸赘述。

3、那么武力又是什么?是秩序的强制力。

在商业世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易经》“噬嗑”卦讲: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欶法。

就是说先王受到雷电交加、电闪雷鸣的天地异象启发,明白了应该明确刑罚,确定法律,并公布于民众,以使民众有所畏惧,不触犯法律。

所以,强者,应该成为秩序的构建者。而秩序的背后是效率,进化与增长的效率。

《易经》“大有”卦讲:火在天上。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就是说:火焰高悬于天上,象征太阳照耀万物,世界一片光明,大有收获。君子看到光明普照的现象受到启发,要遏止恶念,发扬善念,顺应天道赋予人的美好使命。而这,恰恰是毛泽东同志革命一生最完美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