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城:立秋与八七会议

 下乡进城 2021-10-27

立秋与八七会议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虽已悄然而至至,但暑仍未去,凉还未来,依旧还是一番闷热景象。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肃清之风西来,夜晚开始有凉意弥漫天地。二候白露降,水蒸气凝结成颗颗晶莹露珠,浸润着万物。三候寒蝉鸣,盛夏高亢热烈的蝉声变得低沉凄切,阵阵悲声的后面隐藏着对即将逝去自己短暂辉煌生命的无奈。悲哉,秋之为气也。古人常以“秋”指代肃杀的意境,是谓“悲秋”,以人当秋,则感其事更深,亦人当其事而悲秋逾甚。

91年前的今天,武汉汉口必定是暑热难当的,氤氲的水气在烈日的炙烤下把诺大的江城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蒸笼。但有一个地方的气氛却是冷到了冰点,寒气阵阵,让人若寒蝉一般不敢悲声,这个地方就在俄租界三教街41号二楼,二十几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都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巨大的白色恐怖阴影笼罩在与会的每一位同志身上,压迫人喘不过气来,中国革命的未来往何处去?面对蒋汪的屠刀,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是否从此夭折,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中国革命正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大厦之将倾,谁能扶之?

只见一个身着长衫之青年勇敢地站了出来,痛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他是第一个发言的,也是发言次数最多的,达七次。他批评党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偏向,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此青年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的由来。面对强大的敌人,毛泽东没有选择悲观厌世,没有选择右倾投降,而是一语道破过去我们党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事实雄辩地证明,陈独秀对国民党反动派以妥协求和平的右倾投降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中国共产党人迷信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甜言蜜语,放下了自己的武装,那么等来的绝不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而是明晃晃砍向自己头颅的屠刀。如果当年没有毛泽东的振臂一呼,何来党的今日?只恐怕是只要蒋介石大吼一句“吾乃浙东蒋中正也”,我们党也就筛糠般发抖,摔下马来,作鸟兽散了。“八七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清晰地看到,当时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倾错误观点和我们党内的“左”倾情绪相结合,使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此可见,对革命形势的正确估计是多么重要又多么难啊,潮退了方知谁在裸泳,在没有摸清情况时,无论是悲观的全面投降论还是激进的玉石俱焚论都是不明智的,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切的一切,还是要落回“实事求是”这个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上来。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世界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此情此景,许多国内的所谓“精英”大肆唱衰中国,言中国经济之“寒秋”将至,竟主张对美全面投降,幻想以全面之妥协换取短暂之纸面和平,实在可笑。殊不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事美”亦是如此,恐怕等咱全面妥协了,咱们命运的喉咙就永远被美国掐在手中了。当然,另一种极端的盲目乐观言论也是不可取的,那也是及其不负责的言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核心就是“打铁必须自身硬”,承平年代,经济战是没有硝烟的,今日,美国对我们步步紧逼,似要把我们逼入一个经济寒秋。但是反向观之,以此为契机,痛定思痛,改变过去我们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的地方,知耻近乎勇,何尝不是一种涅槃呢?阵痛过后,必将迎来一个经济暖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只要信念坚定,步伐稳健,我们的秋天绝不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而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红旗漫卷西风,定要缚住那桀骜苍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