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门螺杆菌是敌是友?根除它的后果你确定能接受?

 xmxufd 2018-02-09


       健康路上我们同行        


撰写|张路加医生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现象,两种本来没有关系的生物,互利互生,这种现象被称为共生。比如小丑鱼和海葵,鳄鱼和燕千鸟,蚂蚁和蚜虫等等。

 这种共生的现象,自然界里面比比皆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也免不了遇到这个情况。与人共生的是什么呢?其实,所有人的身上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面也有各种不同种族,不同外貌,不同性情的居民,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这就是微生物的世界。有科学家甚至说,是人身上的微生物主导了你是怎么样的人。不只是健康,甚至性格、情绪、爱好等等,都有微生物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有好人坏人之分,微生物世界也是如此;我们的世界有彼此对敌侵占领土的行动,微生物世界一样也有。整体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身体里面这种微生物的平衡状态正在逐渐被打破中,由此而来的后果,首当其冲就是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要谈的一种微生物是现今被特别关注,又是很多医生欲杀之而后快的,被称为胃病祸首的幽门螺杆菌

 


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开始,这个细菌就基本是一种类似过街老鼠的状态---清一色的喊杀声。各种根治方案陆续的出现,也的确让这个细菌处境堪忧。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因为喊杀的文章太多了,我就不谈了。我想谈的是一些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的发生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些已经证实,有些还有一些争议。

 

第一个现象:哮喘这一类过敏性疾病开始增多,特别在儿童身上。

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比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更容易发生哮喘,鼻炎这一类过敏性疾病。[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青年人哮喘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潜在免疫机制可能减少过敏反应与青年人哮喘。[2]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暴露于胃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在早期生活中,可以预防哮喘的发展。最近的小鼠研究表明,这种保护作用不需要活细菌。所以用幽门螺杆菌提取物治疗可能可以防止新生儿气道炎症和杯状细胞化生的发展。[3]

 


第二个现象:胃食管返流及食管炎症增多。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发生率增加。[4]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巴雷特食管炎正相关。 [5]

 

第三个现象:食道癌比例上升。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东方人群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降低和整体人群中食管腺癌风险降低有关。[6]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agA阳性菌株与食管腺癌在整体人群中的风险降低相关。[7]

 

第四个现象:肥胖增加,特别是儿童。

近几十年来观察到的幽门螺杆菌定植的逐渐减少(或与减少相关的因素)可能与西方世界观察到的肥胖流行有因果关系。[8]

在北美队列研究中的发现与亚洲和欧洲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了儿童肥胖的患病率。[9]

 


以上四个现象是相对比较明确的,其他还有一些不是特别明确的相关性研究,这里就不多引述了。从中我们不得不考虑,幽门螺杆菌是不是真的属于过街老鼠,人人该杀的呢?

 

其实,幽门螺杆菌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存在在人的胃里面了,这是2016年一个木乃伊的考古研究所发现的。结合去除这个细菌后引发的多种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细菌其实也是人体共生细菌之一,只不过是属于那种条件致病的细菌。

 

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世界处于平衡状态,这个细菌给我们人带来的益处可能大于害处。虽然它会给胃部带来一些炎症反应,但却不会导致进一步的问题。适当有一些炎症反应恰恰是给自身免疫系统最好的练兵机会。也因此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会减少儿童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其实不仅仅是幽门螺杆菌,肠道里面其他一些共生菌也是有这样的作用。

 

而对于食管的问题,背后可能的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影响了胃酸的调节,或者说作为共生菌,它参与了这个调节。当根除了这个细菌,胃酸调节反而在一定情况下出现了失衡,以至于胃食管返流发病增加了,返流导致食管的炎症,进一步又让食管癌的发病增加。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等不及要问:幽门螺杆菌到底杀不杀呢?我想大家再稍微忍耐一下,有必要了解杀灭幽门螺杆菌所用到的药物情况。基本上是三种:

 

一种是抑制胃酸的质子泵抑制剂,常见的就是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这一类。有些人胃不舒服就常常吃这个药。却不知道经常使用这个药会增加骨折、胃癌等的发生率,而且还影响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造成贫血等。

 

第二种是抗生素,常用的阿莫西林,替硝唑,克拉霉素等等。这些药最大的副作用其实是扰乱了和人体共生的微生物世界,而且短时间服用,就可能影响几年的时间。微生物世界次序紊乱带来的后果,像慢性病的增加,抵抗力的下降,肿瘤的增多,这些都可能是。

 

第三种是铋剂,铋是一种重金属,而且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对人体产生毒害的重金属。比如对神经系统的毒害。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谈到底该如何面对幽门螺杆菌,这个和人类相处了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共生菌。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图表,这是国际上目前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指证,就是什么情况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其实从图表的最后一条,我们知道,按照医生常规的意见,只要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就需要根治。也的确,自从2014年之后,大部分医生的意见就是见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

 

但作为功能医学医生,我更看重的人的整体性。如果是一种只会让人生病的微生物,我很赞同杀灭它们,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幽门螺杆菌并不只会让人生病,它的存在还有一定的益处。与其直接杀灭它,不如探寻它为什么从共生变成了单纯的致病。

 

我们人类世界有一些法则需要遵循,微生物的世界也是遵循着自己一定的生存法则的,各种微生物之间可能相互制约,也可能相互促进。如果我们改变了微生物世界的生存环境,甚至我们让其中一些微生物的种族被灭绝了,这种微生物世界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幽门螺杆菌在这种状况下,就可能从共生变成了单纯致病。

 

比如我们不规律的饮食及作息时间,我们吃喝各种不健康的食物,我们没有原则的使用各种药物等等,这些都可能会给微生物世界带来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差不多就是微生物世界的生化危机。


最后的总结

 

我们需要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潜在风险


幽门螺杆菌成为致病菌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错误的生活饮食习惯。所以,无论是否要根治幽门螺杆菌,首先要做的是改变错误的生活饮食习惯。

 

至于是否根治幽门螺杆菌,还是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张医生建议以下人群,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


根治幽门螺杆菌,除了医学上的方法(可以找医院医生定制),也可以尝试功能医学的方法,特别是症状还不是很明显的人群。通过改变饮食生活习惯,服用一些植物性的杀菌制剂及改善胃部炎症的功能营养制剂,还有益生菌制剂等等。

参考文献:

[1] Chen Y, Blaser MJ. Helicobacter pylori colonization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asthma. J Infect Dis. 2008;198:553–560.

[2] Lim JH, Kim N, Lim SH, Kwon JW, etc.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Asthma Among Adults Younger than 40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Feb ;95(8)

[3] van Wijck Y, de Kleijn S, John-Schuster G, etc.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an Extra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melio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Airway Disease. J. Immunol. 2018 Jan 19

[4] Xie T, Cui X, Zheng H, etc. Meta-analysis: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doscop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Oct ;25(10)

[5] Sonnenberg A, Lash RH, Genta RM. A national study of Helicobactor 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Gastroenterology. 2010;139:18941901.e2; quiz e12.

[6] Xie FJ, Zhang YP, Zheng QQ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esophageal cancer risk: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Sep 28 ;19(36)

[7] Nie S, Chen T, Yang X, Huai P, Lu M. Associ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Dis. Esophagus 2014 Sep-Oct ;27(7)

[8] Lender N, Talley NJ, Enck P, Haag S,Review article: Associations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obesity--an ecological study.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4 Jul ;40(1)

[9] Vo HD, Goli S, Gill R, Anderson V,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colonization and obesity in a cohort of inner city children. Helicobacter 2015 Feb ;2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