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福安翟晓周高映东:2018届深圳市南山区期末调研卷作文题“‘三乐’排序作文题”

 老刘tdrhg 2018-02-09

审题立意分析

    四川成都  翟晓周(枯叶蝶)(解析)

深圳翠园中学  高映东(解析)

              深圳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葛福安(命题、解析)

一、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是有关“乐”的三种表达。

如果把“三乐”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

那么,你对“三乐”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一)题目简评

这道作文题命制的独到之处在于以三个成语的“排序”来实现“有机关联”,它既有对2017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机关联”的考查,又有原创题目的独特价值——不做选择而作排序,选择自由度很大,而排序自由度则小一些,而且不但要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而且需要区分其轻重缓急。

从排序的三个词语的内容上看,“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均体现出立德树人的价值指向,“三乐”是从内、与外以及内外结合的角度实现“乐”,因而,排序不同,关系、意义与境界自然不同,也更能看出写作者的对“三乐”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外视现实生活,内视自我内心,形成自己对三者关系的理解与感悟。以“三乐”排序为形式,引导学生在内容主题上向“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思考,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适合的,人人皆有话说。

从写作指令的角度看,排序这一方式,使得思维的考查具有相当的指令性。当然,排序的限制,增加了写作的难度,人人有话说却难以说深透。

(二)审材料内容

“助人为乐”,“助人”为行为,“乐”为内心感受或自我评价。“为”有“是”“成为”“以之为”的意思。“助人为乐”是联系外在行为与内在感受的一种主客观结合的表达——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的乐趣,使整个助人的体验过程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并从中获得道德教益和情感的升华,即便获得一时的不解和委屈,也能凭借一种内心的信仰获取乐观的力量。但是,它的核心应该主要是寻求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寻求外界的肯否。我们自身和身边的“助人为乐”更多是微型的,即帮别人一把,对自己来说没什么损失,甚至都没有浪费多少时间。这种“举手之劳”可能对被帮的人来说解决了燃眉之急,或许以小见大,会改变当事人的生活态度。在不帮的义务层面的“本分”上做到了人与人之间为仁行善的“情分”。有能力特别是有一定实力的“助人为乐”所散发的能量更大,它或许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但无论是微型“助人为乐”还是有实力人做的匡扶之事,都不能改变“助人为乐”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如果旁观者(外人)看来所谓“助人为乐”没有什么利益,那么旁观者是无感的,因此“助人为乐”不太能从“旁观者清”的层面上去考量,这是当事人双方的一种对善的授受体验。

“知足常乐”,“知足”是个人对自我所有物质、所处现状的一种自我满足层次的认知,“常”为一种状态,即“以此为常”,是一种恒定的心理状态,“乐”自然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知足常乐”是一种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心理。孔子和老子都对“知足常乐”有过论述。《老子·俭欲第四十六》有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孔子也有言:“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知足”不是不勤奋的借口,和鲁迅“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矛盾,考生还是要扣准“乐”这个核心词,“知足常乐”可以折中解释为“能自宽者常乐。”(《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知足常乐”的反义词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和“斤斤计较”,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是一种过分追索或追求,它们都会让人心态失衡而“不乐”。“乐”而且“常乐”,可见“知足常乐”的恒定不变,其实质是一种人生态度,能得到的尽量争取,得不到的要学会释怀。学生可以理解成控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不合理的欲望,这才是符合中学生价值观的“知足常乐”基本之道。

“自得其乐”重点在“自得”,它屏蔽了他人的评价,从事物或事情中自己感到或获得其中独有之“乐”,即五柳先生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之状态。古人箪食瓢饮也好,钟鸣鼎食也罢,都能悠然体会其中的乐趣。自得其乐需要执守本心,这里的本心,可以指心中的某些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中学生可以将“自得其乐”诠释成处于自己理想的、平衡的、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若理解成“早悉世情,置身道外”的话,就与中学生应有的主流价值观相悖。

总之,对“三乐”各自内涵的理解是排序的前提和基础。

“助人为乐”,即以帮助他人为快乐,愿众皆幸福,然后自己快乐。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体现的是付出和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人生价值。“知足常乐”,即以珍惜拥有为前提,以拥有的为满足,从而获得快乐,是人生的平常心,是一种自在自由的快乐,体现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与人比,易满足。显真我风采。“自得之乐”,则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体现的是一种自信的人生态度。对未来满怀憧憬,是奋斗者的得意。当然,这理解与解释,既要遵循本来的意思,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以此为前提,可以深挖宽拓。

(三)审题目要求

题目要求把“三乐”进行不同的排序,进而构成相应的关系、意义和境界。因此,逻辑是排序后“三乐”递进形成的意义。题目给了一个示例:“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其诠释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三三排序有六种排法,可以看成是六种关系的理解、六种立意方向。当然如何排序,都要先弄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紧密结合人生观。排序是任务指令,规定动作,必须完成。然后阐释清楚这样排序的原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能结合人生的三层境界给人以人生的启发为最佳。

1)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题目已经给出“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理解,合理严密即可,此处不赘述。

2)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认为自得能获得挥洒空间,取得成功或至少在自己的自得领域内小有经验或成就就可以有能力帮助别人,进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3)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认为知足可以琢磨心态,进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脾气性格也愈发良好,内心健康和丰盈的人,会多与人为善,乐于奉献。

4)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认为知足者可以悠然自得,有情怀者自然比别人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的内驱力,则他们有动力去帮助别人来实现自己内心渴望实现自己“被需要”的愿望,看到他人被自己帮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收获的是行善后成人之美的道德升华和心安理得,既然心安理得那么自然陶冶其中,自己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为人行得正走得直,自然会有心理的满足和愉悦,从而正能量不断递增。

6)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把助人视作知足的“足”,进而陶醉其中,选这个的,写起来有些难度。毕竟自得其乐是“一以贯之”后终极稳定心态,以助人为乐且自得其乐者,知足、常乐,必也圣乎?

三、评分标准

(一)作文大致层级:

 

一等(2017分)

二等(1613分)

三等(129分)

四等(85分)

五等(40分)

 

 

内容20

理清排序

阐明关系

谈出人生境界

内容充实

感情真实

理清排序

阐明关系

谈出一定的人生价值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理清排序

阐明关系

内容不够充实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理清排序

能阐明理由

内容单薄

思想不够健康

感情不够真实

仅仅理清排序而不谈理由,或者谈三乐而不能理清排序甚至不排序;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2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优美

字迹漂亮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太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有点混乱;语言基本顺,偶有语病,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特征20

深刻,说理透彻

丰富,用例典型

有文采,恰当修辞,有闪亮语句

有创意

较深刻,说理较透彻

较丰富,用例准确

较有文采,修辞较好

较有创意

较深刻,说理不够透彻

较丰富,用例基本准确

有一定文采,偶用修辞

略有创意

不够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

略显丰富,一些例子较好

略显文采,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缺乏深刻度,说理不够清楚,

有例子,个别较好,

缺文采,口水话,偶有较精彩语句

偶有创新点

(二)判分原则

1.判分等级

判分原则要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判分等级如下:

一类卷(55-60):文章对“三乐”有明确的排序,对排序后“三乐”的关系理解独到、深刻,建言献策切中肯綮,文章构思精巧严谨,遣词造句精辟、生动,特别是用语老辣。文章没有堆砌辞藻,拼凑语录,而是巧妙化用为文章增光添彩。在理解和认识方面,文章紧扣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准确,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体现出相当的思想和写作的智慧。倘若是记叙文,该文应该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叙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二类卷(48-54):文章完整,对“三乐”有明确的排序,对排序的诠释准确、恰当,并有一定特点,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能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若是记叙文,则文章的主题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情感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三类卷(43-47):基本完成排序,排序后的诠释基本切题,对“三乐”的解读,基本正确。全文基本完整,语句虽平实但大致通顺,偶有语病和令人费解的小段。全文思想性无大碍,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可以没有亮色;抑或在论证或在论据选择和分析上,或在逻辑联系上呈现某一方面的特色。

四类卷(37-42):文章大致完整,语句基本通顺,句子口语化、思想低幼化偏激化、思维碎片化明显。能牵强地找出排序后“三乐”的关系,但无法严密地诠释。逻辑层次明显不清,或观点熟套,仅限于常识和公理缠绕,且说理止于浅表;或论证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会一味“例证”“罗列”。若是记叙文的话,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核心,有完整的故事演绎,但在行文中反复点题,显得多余。或者故事显简单或老套(自身学生时代的经历),技法上也缺少变化,全文和小学生叙事水平无二异。

五类卷(31-36):不切题,牵强贴标签或无章无法,语句不通顺。所写主题与“三乐”排序后的本应有的中心关联甚远,驴唇不对马嘴。在剖析自己的排序时,基本没有论证,关键概念“乐”却整体打包;或者一味例证且止于一个层面,缺少逻辑性;或者片段分离,硬贴标签。若是记叙文,故事明显虚假编造,记叙描写能力较弱。文章的主题偏离材料的核心,且考生在故事处理、细节描摹方面欠佳。

六类卷(含残卷,36分以下)完全不会写议论文,无阐说,无论证,没有条理和逻辑。若是记叙文的话,主题与材料不沾边,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很差。统而言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文章低幼、粗俗。

2.精准立意阐释

判定文章是否切题,主要看文章是否在排序后诠释、界定“三乐”的核心意蕴,并抓住“三乐”构成的关系、意义和境界进行说理。如果全文只谈“三乐”不谈“关系、意义和境界”,则在三类卷以下赋分。立意的精准仰仗考生是否精准重点看“乐”字的表达,如果在排序的时候忽略表达的细微差异,导致“自己排的自己说不清”。只分别写“三乐”映射的关系、意义和境界,而没有进行排序形成逻辑链综述的,原则上不得进入二类卷及以上。

议论文重点判断是否围绕材料命意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如果能紧扣概念内涵,围绕矛盾关系进行分析,观点及构思有独到处,判为一类卷。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就中心论点展开分解与剖析,并能在分析说理的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判为二类卷。如果观点比较正确,论证分析比较简单,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如果只是简单堆砌事例,基本不作分析,虽然切题,也只判为四类卷。明显硬贴标签,四类卷以下。记叙文重点判断所描写的人、事、物是否体现材料的内涵,是否体现了“种”的过程,对暗扣材料的作文更要谨慎赋分。个人意见,因文体的特殊性,记叙文要进入一类卷,立意的深刻、独到不是必备条件。要看考生驾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手段。

3.个案处理

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卷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四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五类卷。

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

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同字合并算,异字不封顶。

无标题扣2分。

四、文题综合评述

2017年全国乙卷关键词列锦般地让考生找“有机关联”,这是根据词语合理创设情境的关联,2018届广州调研卷让考生跟随新闻联播简讯般动态切换的镜头找“有机关联”,这是找有机“体”,是根据已有情境找统一,是“体”的整合,进而抽象出现象后面的本质。本题找“有机关联”,更创新地融入了递进因果的逻辑链驱动,其创设的情境“前见古人,后见来者”。虽然三者都是创设情境并提取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观点来理论,但显然,本题对考生“理解和认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针对现实实在进行评判和预言,而是针对自己所排序的逻辑,整合出自己独有的价值体系,并预判今后这种体系的走向是成功的。

1982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修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三乐”正是围绕着“美好生活”“获得感”等关键词,此题不但有时代考量,更有顶层设计。“关系、意义和境界”已经在引导学生去探讨“美好生活的获得感”,而不是流于空泛的教条的“自信和梦”。一维的词语变为二维的关联,创设三维的情境或四维的时空,几组时空的对比提炼出更富有前瞻性的五维规律(人生观),考生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史哲积淀,是不易得高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