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一生未嫁,却写出200年不过时的爱情小说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2-09


“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继续走自己的路,虽然在这条路上我可能永不会再获成功。我却相信在别的路上我将彻底失败。”

——简·奥斯汀



文 | 祝羽捷


那日,我在简·奥斯汀故居外的草坪上录影,想起中学时看过的那些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每个女主角都个性鲜明,又独特到让我多年后仍印象深刻。

 

当时觉得,这个女作家一定感情经历很丰富吧,至少也是行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人的。这种揣测正暗合了人们对于女作家这种生物的猜想。像是她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最好还得配上泛滥的爱情体验,阅人无数才能攒够写作的素材吧。

 

而简·奥斯汀的一生,简直是对这一刻板印象不动声色的回击。

 

 

简·奥斯汀毕生住在汉普郡乡间,所著的6本小说,都在描写她最熟悉的、体面人家的生活和交往,充斥着卷发、印花棉布和交际舞会。

 

简·奥斯汀生长的家庭,正是她小说中集中描述的那一类,在乡间不失体面,却也未及富贵。

 

她的父亲,毕业于牛津大学,母亲有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背景,并在婚后常提及自己是因为爱情下嫁给简奥斯汀的父亲。

 

虽然家庭背景体面,但由于父亲做牧师的工作薪水微薄,所以全家长期面对经济拮据的窘迫。

 

尽管如此,她和姐姐从小却不得不学习各种才艺,音乐、跳舞、绘画、针织,旨在培养出一种气质,以便增加未来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


△英国小镇巴斯,简·奥斯汀在完成名作《傲慢与偏见》后,在这里连完成了《劝导》和《诺桑觉寺》。


11岁,她在父亲的海量藏书中,获得了另一种安慰。同很多与她时代远隔的作家一样,文学成为简·奥斯汀不满现实的唯一救赎。

 

16岁时,简·奥斯汀亲眼目睹自己貌美的姨妈,为了金钱不得不远嫁印度,最后牺牲了后半生的快乐。她以此为雏形写了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愤怒地反问,“难道为了金钱而结婚,最终失去快乐的人生,是值得的吗?”

 

然而,一己的愤怒,如何撼动如山的现实,那个时代的英国女性,经济来源只有两种,要么来自父亲,要么来自丈夫。

 

后来,她已然可以平静写下:“没有钱,女性就没有自由。”200年前她就说出了至今都不过时的经典之语。

 

尽管在小说中,她创造出女性通过婚姻获得金钱,最后爱情金钱兼得的大团圆,但遍布暗讽的桥段,让我怀疑她是否真的相信或期待这样的人生。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安妮·海瑟薇 饰演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一生唯一的爱情,在电影中已经演过,20岁时,她爱上一个爱尔兰年轻律师,却因为对方家庭嫌弃她不够有钱而失之交臂,从此两人再未相见。

 

这段爱情之后,简·奥斯汀一生未嫁。

 

200年后,我坐在她故居前的草坪上,想着她当时何以有这样的透彻,或者叫坚持。我相信她忠于自己,绝不让自己成为婚姻市场上金钱的交换物。并且,在那样细致地观察过同时代女性的婚姻生活后,她对此也有了清醒的认知。

 

“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一对爱人婚前脾气摸得非常透,或者脾气非常相同,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倆就会幸福。他们总是弄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烦恼。你既然得和这个人过一辈子,你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多少身在婚姻中的局中人,一生都难了悟这样的现实。或许是因为她一直是局外人而能看得更清,也可能她根本不再对当时的婚姻和爱情抱有玫瑰色的幻想。如她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说出:“女人们往往会把爱情这种东西幻想地太不切合实际。”

 

一个女人的清醒,可以拯救自己的人生。一个女作家的清醒,可以唤醒许多沉溺于幻想中的人。

 

△简·奥斯汀的墓位于英国温彻斯特大教堂 


一百多年来,英国发生过几次在文学趣味上的革命。大部分作家都无法跳脱出这样的宿命,即因读者的趣味变化,而造成声望的上升或坠落。

 

唯独莎士比亚与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作品竟能红过200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就曾说过:“在所有伟大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最难以捕捉到的。”

 

众多对简·奥斯汀的研究和评论中,我独独对毛姆的评价印象深刻:

 

“简·奥斯汀敏锐地观察到了人们的荒唐愚蠢、自命不凡、装模作样和虚情假意,但她并不为此苦恼,反而觉得有趣,这实在令人钦佩……

实际上,即使在她最具讽意的言词中,我也看不出任何恶意;她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是以精细的观察和坦率的心态为基础的。”



简·奥斯汀所写的,从没超出过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她在给亲戚的信中提及,她所能做的,只是“写乡野的几户人家”,“在两英寸宽的象牙上,用一支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

 

当时的英国摄政王非常痴迷简·奥斯汀的小说,但摄政王藏书室的负责人却建议奥斯汀写题材大一些的作品。


△从1809年到1817年同母亲、姐姐一起居住在这栋迷人的红色砖房内

 

简·奥斯汀在回信中说:
“我不写传奇。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继续走自己的路,虽然在这条路上我可能永不会再获成功。我却相信在别的路上我将彻底失败。”

 

我想,认清自我,忠于自我,才是简奥斯汀一生坚守与追求的真理,无论面对人生还是写作。正如古代的希腊人在德尔菲神庙上,铭刻下他们认为人一生最重要的问题:

 

——认识自我。

 

如果你有机会去英国,不妨去看看200年前的简·奥斯汀故居,她曾蜗居一隅,写出旷世名作,被英国人评价为“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女作家。

 

旅行的意义,或许也如简·奥斯汀的写作一样,不过是为认清自己。


△《ZHU在英伦》系列视频:《纪念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


简·奥斯汀的故乡——温彻斯特


温彻斯特位于南唐斯丘陵(South Downs),距离伦敦仅一小时车程,是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主教座堂城市。


温彻斯特大教堂建于公元642年。诸代领袖都安葬于此,包括诺曼人统治者威廉二世、前盎格鲁·撒克逊的统治者埃德威格等等。


与莎士比亚齐名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也安葬于此。


△温彻斯特大教堂


温彻斯特大教堂的独特之处不止在它无可比拟的历史意义,更在于它匠心独运的建筑结构。这个具有早期诺曼式风格的哥特垂直式教堂还是拥有最长中殿(nave)的欧洲中世纪教堂,长约一百六十米。其建筑风格上的“混搭”在英国各教堂中甚为罕见。



2017年,纪念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活动在简·奥斯汀生命最后八年生活的查顿小镇故居举行,路旁的古树是她当年亲手载的。相比较与巴斯的短暂住处和温彻斯特的临终之处,这里被奥斯汀称为她创作的“伟大的宝库”。


在英国,很多作家的创作和一座城市、一个小镇有着甚为密切的联系,有机会不妨走近它们,感受滋养了传世之作的英伦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文学作品与现实的微妙关联。

 

玩转英伦,你还有哪些经验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