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永新·自流井研究系列:林国恩《自贡沿革考》(2017)

 钟永新作品集 2018-02-09

林国恩《自贡沿革考》

 

钟永新

 

近代时期自贡报业发达,多种报刊记录报道自贡盐场生产状况,这类资料尚未得以发掘利用,若能精选部分公诸于世,将极大丰富民国自贡史的研究深入。

笔者原见阅自贡文史刊物《自流井》便转载收录有《自贡新闻》1944525日的一篇文章《自贡沿革考》,作者林国恩,目前不详。

该文撰于自贡1939年设市以后,首先对自贡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式介绍,指出县志所载,明代尚无自流井,入清始有自流古井,位置在今富义厂之水滨,再对当时自贡地理、人口数量、盐区划分等补充介绍,全文可视为一篇自贡简史以供参用。

 

201712

 

附录:

自贡沿革考

林国恩

自贡市为自流井与贡井之合称。自流井本意为不加人工捣凿而自喷之泉水井,对人工掘成之喷水井,通常亦称为自流井。因井而名地,故称此地为自流井。贡井即北周之公井镇,最初产盐以贡上得名,故后世称为贡井。自流井原属富顺,贡井原属荣县,两地以产盐著称,因行政上便于管理,特成立为一省辖市。

开辟历史,贡井远在自流井名字之前,而贡井二字之命名,又必在自流井成立之后。兹考县志所记,明代尚无自流井之名,入清始有自流古井,在今富义厂荣溪水滨之句,故《元和志》云,元明间井泉枯竭,至国朝,而城百里之自流井厂最盛,王家井次之。可知以前虽有上下井之分,而自井仍未著也。考《华阳国志》所载,汉江阳县有富义盐井,晋亦有之。《舆地广志》云,北周武帝置富世县,以富世盐泉为名食货所综古,渭货泉商而通之,此富世所由来也。《元和志》曰,富义盐井日出盐三千六百六十石,剑南盐井,惟此最大。《旧唐书·地理志》云,贞观二十三年,更隋富世县为富义县,有富义盐井,井深二百五十丈,以达盐泉,俗呼玉女泉,以其出盐最多人获厚利,故名富义。盖唐取此名,本诸汉代。宋太祖乾德四年,沿袭五级营盐,而以县掌煎盐,升为富义监,义因避人名讳。改今名富顺。元代盐司降权后,为通判,为县丞,皆县佐也。自贡相距十余里,向为一厂,至清雍正八年,始由县治移驻县丞署于自井,专司盐务,更割县属自流井盐场一部隶属荣县,另属县丞公署,地名贡井。此自贡产盐区划分之始,民国三年,因遍管理,乃更由四川盐运署划分为东西两盐场,以中点土地坡为界。东名自井,一名下厂。西名贡井,一名上厂。今合称为富荣厂。民廿七年,因行政特殊,开始筹备设市,民卅一年自贡市正式成立。

本市位于四川红色盆地西南,长江支流,盐井河两岸,约东经一百零四度五十分,北纬二十九度十二分,为一东北西南向之弧形地,两端较大,中部狭小,长约二十三公里,宽约五公里,全部面积为一四七,一四九方公里,北界威远,西北邻荣县,——东及南部为富顺包围。

本市内有二重要镇市,在东者为自流井,在西者为贡井,相距约六公里,自流井位于盐井河之东北岸河曲地。贡井位于荣县河之左右岸,商店林立,市街整齐,为人口密集之所,其他各地,有井灶处则成一聚落,连乡带市,人口众多,全市共有二十二万一千捌百九十七人。在政治上分五乡五镇,在边区地方人口较少之地设乡,中心地方人口密集处设镇,政治上有十六单位,在盐政上以土地坡为分东如自流井场,又名下厂,分四区(凉高山、大文堡东至郭家坳)。西如贡井场,又名上厂,分三区(芶氏坡、席草田、黄家坎)只位有七个单。

 

--《自贡新闻》19445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