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手炉

 鲜艳小花 2018-02-09


最近整理祖屋,发现了一个太婆用过的铜手炉。“手炉”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暖手器具,是由“火炉”演化而来。铜火炉就是往铜制的炉子里放些炭,把火烧旺,大家围炉而坐,边取暖,边聊天,其乐融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给刘禹锡,让他没事儿可以过来烤火聊天。这是火炉在文学作品中留下的痕迹。及至后来,人们把火炉制作得更加精致,盖上罩子,提在手上,或者捧在手里、笼在袖内,便演化成“手炉”。



我们家这个铜手炉已有百年历史,外表已经变成青绿色,锈迹斑斑。它的出现勾起了我对太婆的怀念,想起了小时候太婆对我种种的好,睹物思人,心头柔软。



在我22岁那年,太婆以94岁高龄谢世。记得太婆出殡那天,按照当地风俗,儿子辈穿麻衣戴麻绳,孙子辈穿白衣、戴红帽……一路游行,蔚为壮观,路人赞叹。后来我才明白,用不同的孝服区分子孙后辈,目的是彰显人兴族旺。路人说,像我们家这么五世同堂,要是放在古代,朝庭还要赐鎏金匾额呢。



太婆原是临海西乡的大家闺秀,因为逃避战乱举家来到了城里。据外婆说,太公以“背长袋”(搬运工)为生,累死在码头,太婆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也许是迫于压力,太婆的勤劳能干在街坊邻里出了名。她粗活细活样样能,不但要管一大家子的一日三餐,还要抓紧时间织布纳鞋,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太婆身材不高,平时穿着“大襟”衣服,腰间总是系着一条围裙,天冷的时候,围裙下边还会罩着一个“铜手炉”。我父母因在外地工作,就把我们四个兄弟姐妹寄养在舅舅家。那时候太婆、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共同生活,而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都要上班,于是我们基本上就由太婆管带。



小时候,兄弟姐妹们穿的鞋子,全都出自太婆之手。每逢过年,我们就特别盼着领到太婆亲手做的新鞋子。大年除夕,太婆会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那就是给我们分新鞋。太婆会让我们兄弟姐妹排好队,然后郑重其事地打开一个包裹,叫到谁的名字,谁上来领取一双新鞋。领到新鞋的我们,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把它穿上,蹦蹦跳跳到外面显摆去了。这一幕,至今温暖在心,每每忆起便觉幸福满满。



临海是有名的橘乡,我们吃的最多的水果也就是橘子了。入冬以后,太婆怕我们吃冷橘子咳嗽,就想出一条妙计,让我们把橘子放在她的铜手炉上煨热了再吃。于是我们兄妹四人,每人拿着一个橘子,围着铜手炉团团坐,嘻嘻哈,太婆在旁看着我们乐,她也喜上眉梢。这一招,真是美美哒,不但让我们吃得舒服,而且橘子经过煨热,满屋飘香,真可谓是橘不醉人人自醉啊。



外婆退休以后,接管了家中事务,这时太婆已经八十多了。太婆虽然卸去了“总管”职务,但还是身不离针线。鞋底纳不动了,就给我们纳鞋垫。一双双绣着花鸟虫鱼的鞋垫,在太婆的精心制作下妙趣横生,任凭谁看了都啧啧称奇。一针一线总关情,太婆的鞋垫,垫在脚下,暖在心窝。



太婆晚年,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各忙各的,陪伴太婆的时间少了很多。我更多见到的是她端坐在冬日的暖阳里,双手捧着她心爱的铜手炉,对着一帮鸡鸡鸭鸭,喊着它们的绰号:“花背心,黑背心、小花豹、小黑皮……”她跟小家禽们打成一片,嬉闹成趣,乐在其中。她对这个说,你要多吃点,吃了才会长大;又对那个说,你要多吃点,吃了才会下蛋。而对那只大公鸡,她却不怎么给它好脸色,说它总是多食多占,欺负弱小。我们经常看着她追赶这只大公鸡,忍俊不禁。平日里,太婆仗义公正,对孩子们施与同样的爱心,分好吃的东西,每人都有份。我们从小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也都善良随和,互相礼让,从不争吵。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倏忽间,太婆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而今天的我,已然乐滋滋地当了十四年的外婆。一个铜火炉,一段过往岁月,一份暖暖记忆,一股血脉深情。太婆的晚年是幸福的,离去时,她的家五世同堂,其乐融融,和和美美。

祈愿她的后人都能继承她的衣钵,家族兴旺,健康长寿,美好如伊。





 

发表的相关文章:

梅 缘

胸针

口 红

小手绢

老花镜 》

高跟鞋

收音机

换驾照

老年卡

搬 家

香水之恋

爱穿裙子

塔莎奶奶

独爱绿萝

粽情悠悠

想念外婆

故乡亲情

《栀子花开》

感恩的心

怀恋童年

家有源源

故乡亲情

丝巾飘起来

我家的飘窗

寻访阮阿姨

那乡土味儿

进步一点点

我的父亲母亲

牵着妈妈的手

父亲的大盖帽

“禁烟倒计时”

“爱心牌”毛衣 》

让手“飞“一下”

带源源去郊游

我与源源共成长

退休“诗”生活

我当上了好家长

公公和婆婆的爱情

我给妈妈送“苹果”

家有两老,如有两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