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因性疲劳——不可被忽视的症状

 梅香斋21 2018-02-10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话肿瘤】专栏,逢周五推送!内容涉及众多肿瘤防治知识,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话肿瘤】癌因性疲劳——不可被忽视的症状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林丽珠教授

文:林洁涛 通讯员:陈壮忠

陈阿姨在3年前患了鼻咽癌,做了同步的放化疗,疾病得到痊愈了。但是自从得病之后,直到今天,她仍旧觉得体力大不如同前,走不到几百米就要停下来休息,而且总是爱打瞌睡,看会报纸就要停下来,或者看着电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而且,每次睡醒后虽然稍有好转,但也没有精力充沛的感觉。陈阿姨定期复查,也没有发现肿瘤复发的征象,但疲劳的症状一直困扰着她。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癌因性疲劳这一种不可被忽视的症状。

什么是癌因性疲劳?

癌因性疲劳也叫癌症相关性疲劳,是临床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医学上将癌因性疲劳描述为“一种由肿瘤或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令人不安的、持续的身体、情感和/或认知方面的主观的疲劳感觉及精力衰竭感,并干扰日常生活及功能”。

癌因性疲劳的症状主要是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其具有持续性以及非普遍性的特点,如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动力或兴趣减少等。简而言之,癌因性疲劳不仅仅出现在肿瘤患者身上,而且肿瘤患者治愈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可以存在。可能是肿瘤本身造成的,也可能是抗肿瘤的治疗造成的,目前癌因性疲劳的病因尚不明确,是患者个体在生理、心理、功能性和社会性方面的一种多维度主观体验。

癌因性疲劳与一般的疲劳有何不同?

一般要在经过高强度或长时间的工作或运动后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表现,但经过休息后,就可以恢复到“生龙活虎”的状态。

然而,癌因性疲劳与一般的疲劳不同,癌因性疲劳的程度比较重、与活动量或能量输出不成比例、不能通过睡眠及休息来缓解、具有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同时伴有精力差、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表现形式。

怎样自我检查呢?

首先,癌因性疲劳是由于癌症及相关治疗导致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是一种对疲劳的主观感觉,通常是以体力、精力降低为主要特征。所以临床医生对癌因性疲劳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患者的主诉,因此患者在就诊前可以自己评价一下是否存在癌因性疲劳。

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表现:

① 躯体疲劳

虚弱、异常疲劳,不能完成原来胜任的工作

② 情感疲劳

缺乏激情、情绪低落,精力不足

③ 认知疲劳

注意力不能集中,缺乏清晰思维

如果您有上述表现,主动告诉医生,让医生为您更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癌因性疲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和家庭、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生加强对CRF的认识和关注,给予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医院门诊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了,具有疲劳的患者占了一半以上,而且大部份患者的疲劳程度在5分以上。由此可见,癌因性疲劳是广泛存在,而且相对严重的,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目前癌性疲劳的自我管理包含的内容很多,如识别贫血、医学干预、压力调整、心理疏导、改善睡眠、加强营养、促进认知、积极运动、自我调节等等。然而,由于目前癌因性疲劳病因尚不明确,而且治疗手段少,疗效不确切。我们开展了《“疲三针”治疗癌因性疲劳的随机对照研究》,如果您在抗癌的道路上出现疲劳的症状,不妨联系研究者进行评估以及后续的治疗。

专家简介

林丽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长期致力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南楼3楼岭南名医诊室

作者简介

林洁涛,博士,师承林丽珠教授,中医学及针灸推拿学双重学位。熟悉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擅长使用针灸等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及放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楼4楼1号诊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