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利休:我死之后,茶道衰微

 诺南 2018-02-10



艺术家赤濑川原平接到个电话,要为另一个艺术家写一个电影脚本。


这是一门他不了解的艺术。茶道。


艺术家他更不了解,千利休是谁?


为什么要写他,拍他?


那个时候,千利休已经去世400年了。


不懂茶,可以去喝。


不懂历史,可以去学。


但茶道既然是艺术,似乎不那么轻易就可以模拟。


这似乎是一个难题。


赤濑川原平模仿过许多画家,可总有他模仿不了的那个人。


模仿了全部人,能走出来的才是艺术家。


不能模仿的那个人,才是艺术大师。不能模仿,但可以跟随。


赤濑川原平的问题就变成,茶道在千利休时代是前卫艺术,可是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是非常普及的日常行为,重提千利休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价值?




千利休之前,已经有很多位茶道大师,许多人甚至比千利休更为出彩,但为何只有千利休成为被人最惦记的哪个?如果把茶道比如赛场,那么千利休恰好就是把球最后打进的那个人。也因为,千利休死于破腹自尽,他更像一位艺术殉道者。


小说原著以千利休的死为结局,赤濑川原平认为不妥,要是这样,艺术在与权力的对抗中,也就完败了。赤濑川原平把电影的解决置换了一个场景,千利休要修建一个茶室,他死前只完成了草案设计,他交代弟子必须完成茶室。这个茶室,赤濑川原平自己创作了一个。


千利休死前关注什么?


人肉身不在,茶成为可以超越肉身之物。


冈仓天心为千利休安排了另一个结局:一场茶会。千利休为每一个弟子奉上茶,最后摔破自己所持的茶碗。像许多古代中国大师传法一样,他选择了一位弟子留在身边,目睹他进入涅槃。他留下一偈:


今汝来兮,

寒光犀犀。

佛法吾依,

烦恼劈熄。


千利休死了,《茶之书》也结束了。


铃木大拙读到这里,击节赞叹,他随后总结出了日本茶道的四字真言:和、敬、清、寂。


千利休说,我死之后,茶道衰微。


在千利休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茶道流于形式的现象,利休为此而叹息。随着茶道爱好者的增加,茶道师父也多起来,但一味细之又细地强调规则,堕落于世俗人情,最终沦为只会嘲笑别人对茶道礼仪的无知。


生前,千利休用一个3X3的茶室对抗秀吉的黄金茶室。


赤濑川原平从这个小茶室出发,追问到了茶室里的一朵小花,一个茶碗,追问到了日本小小的芯片带来科技的变化,追问到一笔一划的意境……


《千利休:无言的前卫》有趣之处在于假设,假设成为可能,电影当然是最好的再现。马龙·白兰度穿着夹克,叼着烟,吊儿郎当地坐在黄金茶室给人泡茶……然后他说「屋不漏,食不饥,足矣。此乃佛之教导,茶道之本意也」。


他会这样说,是因为他是千利休的扮演者,一定要按照剧本写的说出来。


对了,这是一个按照剧本演戏的年代,有编剧,有导演,有灯光师,有道具……


还没有茶道精神,还有没有千利休这样的人?甚至,还有没有冈仓天心,还有没有铃木大拙这样的人?




赤濑川原平想在电影中再现秀吉的一场大茶会,无数的人排队,来喝他亲手泡的茶。


但制片方说,这场景太费钱了,必须砍掉。


就这样,本互为镜像的利休与秀吉,只剩下一个人的演说。


秀吉短歌说:


汲内心深泉,

煮一壶清茶,

方知为茶道。

 

好在,再现以下的场景并不费钱。


利休在京都聚乐第的自家庭院里栽种有牵牛花。这在当时是稀罕的花,花开时节,缭乱缤纷,美不胜收,受到众口交赞。消息传到秀吉耳朵里他说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


就在秀吉造访的当天早晨,利休将庭院里的牵牛花全部摘掉,只取一朵装饰在茶室里。这是一步险棋,稍一差错就会触怒秀吉。也只有利休敢于这样做,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果然让秀吉叹服。




两人的一来一往充满机智,作者提醒我们,“将牵牛花的缭乱缤纷之美浓缩到一朵花里的方法里,蕴藏着日本审美意识的极致。”


只有拆除了美的形式,才能得到美。


但拆除这一动作,产生了仪式。


我们不是一直关心中国没有日本那样的茶道吗?


铃木大拙比我们更早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佛法自印度传来,在中国出现了华严宗、天台宗这样流派,出现了理学,大大显示了中国的学术能力,可是在日本,却只有活脱脱的生活艺术,比如茶道。


20世纪初期,冈仓天心与铃木大拙这些人,向西方传播东方文化的时候,其实有更多对抗,茶道在其中,异常耀眼。


“喝茶不过是小事一桩,与灵性境界有什么关系?”


“喝茶与令人讨厌的玄学思辨有何联系?”


“茶就是茶,还能是什么?”


“把茶变成某种奇怪的艺术有什么意义呢?”


铃木大拙反问说,我们都知道有生必有死,那么何必那么隆重地搞葬礼?搞婚庆?


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我们视为庄重之事,为之举行隆重仪式,是因为我们想这样做。


那一个个场景,有些让激动,有些让人沮丧。


从生命内在意义来说,一秒钟和一千年都一样重要。


“当我坐在茶室喝茶的时候,我是把整个宇宙喝到肚子里,我举起杯子之刻即是超越时空的永恒。谁说不是呢?茶道所要告诉我们的,远比保持万物的平衡,使他们远离污染,或者单纯地陷入宁静深思的状态要多得多。”


还不到滚字幕终场的时候,镜头又切回来。


赤濑川原平说,注重形式的茶会、茶道的学习,其本身也许就是日本列岛现代社会的人们身心沉浸其间的森林。马拉松赛跑的领军人物中,利休切腹,织部也切腹,还有其他几个出类拔萃的茶人在每一个瞬间你追我,互有领先。远远落在他们后面的,有D群体、E群体等一些团体,将跑步作为形式美,在其中缓慢舒适地扩展根部,蜿蜒相连,于是逐渐枝繁叶茂,长成郁郁葱葱的森林,连成一片。


20年前的日本,与眼下中国茶道复兴,有类似之处。每一年,我朋友圈都有四五十人前往日本学习茶道,愿你们获得生活之美。


文|周重林 「茶业复兴」出品人,他的微信是:zhuizizhou


END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