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半城湖之缘 2018-02-10

微南明 | 城南胜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南明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地灵人杰,自贵阳建城以来,历经数百年的沉淀,无论是自然风光,抑或人文风情、地域文化,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而今,以南明河为主轴的南明文化,显现出多姿多态、异彩纷呈之情态。从今天开始,微南明开设《城南胜迹》专栏,向您介绍南明的山水美景、人文风情、历史典故、都市时尚,带您到南明徜徉,领略南明灵秀之美。

今日推送《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 (上)》

全文字数: 1861

阅读时间:15分钟

坐稳了没?要开车了哦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大家都知道闻一多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却很少知道他是一位画家,更少有人知道他在南明河畔所画的铅笔速写。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闻一多先生,湖北浠水人,自幼爱好美术。1913年,14岁的闻一多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美预备学校——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到了清华以后,除学习正课程外,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练习铅笔写生和水彩画。

闻一多先生1922年8月到芝加哥美术学院上课两星期后,在致父母的信中说:“男之成绩颇佳,屡获教员之奖许。美国人于此道诚不足畏也。” 他先是到芝加哥美术学院学油画,1923年又改在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后又去纽约学习了一年。在美国学画期间,因绘画才能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教师的画室里还挂着他的署名作品,在学校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中,曾获金质奖章一枚,并受到了当地报纸的热情称赞,学校教师还常推荐他去参加当地一些著名的展览会。闻一多先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是一位专心致志,寝馈其中的美术家。他在美国学习西画,到后来才把兴趣转移到文学。虽然他学习西方的油画,但却决意研究传统中国画,提倡中国画,“以推尊我国文化”。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某博物馆展出的闻一多画作

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一多先生之子闻立鹏认为,留学美国三年对闻一多是很重要的,使他达到了专业的、出色的绘画水平。

闻一多先生1938年参加“湘黔滇旅行团”,由湖南长沙沿湘黔公路步行到云南昆明途经贵州,这3500里的行程是闻一多先生生活道路上的一次长征,路上的速写是闻一多先生留给我们难得的珍贵财富。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渡盘江图片资料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湖南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2月,三校师生在湖南长沙,组织“湘黔滇旅行团”,同学们知道和闻一多先生同行很受鼓舞,有学生问闻一多先生:“像您这样的大教授,怎么放着火车、轮船不坐,和我们一起受这份罪?”闻一多先生回答:“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也坐过了。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今天,要用我们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现在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进书堆里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

临行前,闻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前方将士在浴血抗战,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在后方吃些苦怕什么?我的身体还可以,保证走得到昆明,你们不必担心,我不是给你们讲过《楚辞》吗?屈原之所以能写出那些爱国爱民的诗篇,和他大半生过流放的生活,熟悉民间疾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屈原的书,就要走屈原的路。”

2月20日,旅行团乘船离开长沙,过湘江,入洞庭,后转沅江。于3月13日进入贵州。路上,闻一多先生告诉同学们:“说贵州地无三尺平这句话,是有点夸张,它与湖南的丘陵地貌不一样,这里岗峦起伏较大,奇峰峻岭遍地,应改为地无三里平才合适。”

旅行途中,几位教授与同学们同行同吃同住,一路上说说笑笑,谈学问、讲故事、说时事、评民俗,大家十分愉快,学生们也受益良多。由于鼓励学生在迁校途中进行民间调查,所以这次长征又有着社会考察的性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了各类调查小组,进行社会学、民俗学和文学调查。

旅行团3月15日到达镇远,3月25日在炉山县(今凯里市炉山镇)……3月30日到达贵阳。

据闻先生给夫人高贞的信中记载:……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种的花木鸟兽,各种样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真是教我从何说起!途中做日记的人甚多,我却一个字还没有写。十几年没画图画,这回却又打动兴趣……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闻一多先生路途中写生图片资料

「城南胜迹」闻一多先生在南明河畔(上)

闻一多经过晴隆时速写画《安南魁星楼》图片资料

路上闻一多先生还告诉同学们:“咱们从玉屏开始,今天到达贵州的省会贵阳,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路上虽然很辛苦,但却很值的。”

在行进的路上,师生们或跋涉于风雨泥泞之中,或踯躅于高山深谷之上,或暂栖于荒郊野外之地,或投宿于古庙稻棚之中,可谓备尝艰辛。可师生们仍以十分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这次艰难行程的历练和考验,沿途师生们经常发表演讲,宣传抗战,鼓舞士气;同时还不失时机地采集标本,勘探地层,领略西南地区人文自然风光,可谓苦中求乐。

3月30日旅行团到达贵州省会贵阳,应当地政府的邀请,闻一多先生和曾昭抡教授以及同学们一块去当地的达德小学进行抗日宣传讲演,闻一多先生在会上讲了当前清华、南开、北大三所大学徒步南迁的目的。曾昭抡教授补充了当前抗日战争形势和三校南迁的意义,并鼓劢同学们用好好读书来报效祖国。

除此之外,闻一多先生还是和往常一样,一有空就带着速写本外出,寻访当地名胜古迹,除了画画之外,他还拜访当地的文化名人,并与步行团的学生一起参加贵阳市群众文化团体的抗日宣传活动,有时很晚才回到民众教育馆(现贵州省文联所在地)。在贵阳闻一多先生画下了《贵阳一角》等速写作品,还带领同学们在城内访古寻幽,寻找当年在北大附中读书的蹇先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