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闻一多作速写(图)

 公司总裁 2018-11-23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闻一多作速写

 

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陈亚林  时间:2011年05月08日 16:06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字号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西南采风录》封面图片资料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滇黔旅行团过24个“之”字路图片资料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图片资料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横渡北盘江图片资料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闻一多徒经过晴隆时速写画《安南魁星楼》图片资料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闻一多先生路途中写生图片资料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渡盘江图片资料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重走西南联大师生赴滇历程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重走西南联大师生赴滇历程途经晴隆境内

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曾途经晴隆 <wbr>闻一多作速写(图)
重走西南联路的20多个“80后”大学生到达贵阳时的图片资料

   亮点黔西南讯  1938年3月20日至4月8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大捷,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贵州省安南县(今晴隆县)时,西南联大旅行团冒雨举行祝捷大会和游行。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北平及其门户天津相继失陷。国民政府决定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中国一流大学合并成临时大学。同年11月1日,在长沙建立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因战事紧逼,危及衡山湘水。1938年2月迁往云南昆明,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至1946年联大解散。

    迁滇的学生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乘车经广西出境至越南再进入昆明;一部分乘船经广州、香港转道昆明;另一部分是由参加步行的200多名师生组成一个湘黔滇旅行团,由长沙步行至昆明。湘黔滇旅行团的学生全部身穿土黄色军服绑裹腿,由闻一多、曾昭抡、黄钰生等11名教师组成的辅导团带队。由于临时大学鼓励学生在迁校途中进行民间调查,所以这次长征又有着社会考察的性质。旅行团1938年2月20日出发,4月28日到达昆明集合点,历时68天,实际步行超过40天,总计步行1300多公里。

    旅行团于1938年4月11日,从贵州永宁(今关岭县)出发,沿途道路盘山,公路曲折绕道。途中大家热情很高,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经过几个小时的行程,午前到达盘江。从江岸腑视,只见两岸高峰夹峙,水流湍急,势如奔马,声震山谷,江面宽数十米,原有的铁索桥已断,行人过江,只能靠一叶扁舟。师生们依序上舟,每次五六人,大家蹲在舟中,双手紧扶船帮,两位苗族同胞首尾各站一人,用长柄桨划船。由于渡江慢,路程远,直到天黑,才到达安南县城,后在县城停留了3天。

    在安南(今晴隆),一支小小的铅笔在闻一多先生手中变神奇了。第二天,他不顾旅途辛劳,把所有的感情都注入到绘画线条的走向和韵律中,在描绘不同结构和质感时,忽施于明暗,忽以笔力遒劲,热情奔放的廖廖几笔,清晰地表现出描绘对象。笔迹变化多端,画面层次丰富,恰当的表达作者意愿。这是闻一多生生在“安南县魁星楼”写生时所表现的奔放遒劲的高超绘画艺术功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速写刊登在《人民画报》上,是晴隆一份难得的文物资料。

    途中旅行团或访问苗寨、或歌舞联欢、或强渡盘江,或下24个“Z”字形盘山公路,师生们斗志昂扬。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了各类调查小组,进行社会学、民俗学和文学调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哲学心理教育学系的学生刘兆吉组织的一个诗歌采风小组,采集到2000多首民谣,在老师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后来编成一本《西南采风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卷》中作著作专条介绍,被学术界誉为“现代诗经三百篇”。朱自清、闻一多先生热情为此书写序,赞誉“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做采风的工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这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堪称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