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有没有耐药性?

 秦岭之尖 2018-02-10


【医患家】系头条问答签约作者




(特邀作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平原医院临床药学室 高丽丽)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α/β受体阻滞剂、中枢性降压药、血管扩张剂及固定复方制剂等。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需长期坚持治疗和控制,因而有些患者在服用某种降压药一两年或更长时间后,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进而导致血压控制不稳,所以会要求更换降压药。那么,降压药有没有耐药性呢?



首先,从高血压治疗目标来看:

高血压是一种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并发症和合并症多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动脉血压的持续升高可引起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损伤,并导致全身性代谢改变。降压药物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而若选用了合适的降压药物,就需要长期、规律用药,不可随意更换药物。


其次,从降压药物来说:

耐药性主要是微生物对抗菌药物产生的,指由于各种抗菌药的广泛使用,各种微生物为了加强其防御能力,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途径或产生相应的灭活物质,抵御抗菌药的侵害,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或短效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若突然停用时可导致致命的“撤药综合征”,特征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由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期间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血压反跳性升高,及可能的心绞痛恶化或心肌梗死。


再者,从血压波动来说: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稳,除考虑药物因素外,还需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降压药用药剂量、服用时间等是否合理,是否合并了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及是否已有了合并症的存在如心、肾功能不全等,另外是否进行了生活方式调整、降低了食盐摄入量、适当运动了、注意了减肥和保持了良好情绪等。


由上可知,降压药没有耐药性,高血压患者选用了合适的降压药后应长期、规律的用药,不可随意更换降压药及随意停用降压药。降压药用药疗程的长短取决于病情和治疗目标,切莫自己随意调药,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王建业等.临床药物治疗学-老年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0-104

2林阳.高血压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