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指由于中枢神经功能混乱引起兴奋与抑制失调的一种甚为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本病的发生无性别差异,以从事脑力劳动的中老年人居多。罹患本病者,常感到极度的烦躁与不安,具有重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神经衰弱是以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或衰竭,并伴有头痛、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神经官能症。病程迁延,时轻时剧,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密切联系。在中医学中属“不寐”范畴。病因多由心脾不足,阴虚火旺,心虚胆怯和胃中不和所引起。治以补养心脾以生气血,或滋补肾阴、清心降火,或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或和胃消导、化痰清热等。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症状。神经衰弱的治疗多采用古方中医疗法,即心理古方养生和配合古方药物治疗。
- 病因
神经衰弱古方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绪紧张,暴受惊骇,或素体虚弱,心虚胆怯,导致心神不安而形成,属于中医“失眠”、“郁证”、“虚劳”等范畴。
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参加文体活动,脑力劳动过度,精神过于紧张,长期的思想矛盾等,都是促发神经衰弱的因素。
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很多,常是各种综合因素造成的一种结果。
1.先天因素。部分病人多有遗传的易感素质,神经类型偏于弱型或不稳定型,常常表现出多愁善感,无故思虑,忧柔寡断性格。
2.长期精神负担过重。由于长时期受到生活上的磨难,家庭负担过重,或者早年丧偶独居,心情郁闷不舒,均可诱发本病。
3.脑力劳动过度。长年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学习过于繁忙、紧张,用脑过度,致使精神压力持久,情绪不舒。
4.不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的精神负担,脑力不支,又没有保证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造成精神活动能力受影响。
5.素体虚弱。由于机体素质偏弱,机体的耐受性差,一旦神经活动过度紧张持久,便可诱发本病。
- 症状
神经衰弱的相关症状有
神经衰弱古方中医症状临床诊断要点:
患有神经衰弱的病人,症状可以千奇百怪,涉及身体各个部分的所有器官,归纳起来有如下主要表现。
1.精神疲劳。患者自诉头昏眼花,体力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无法坚持工作;记忆力减退,常不能记住数字、人名,尤其对近事的记忆减退最为明显;性功能减退。
2.过度敏感。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工作无头绪,烦躁易怒,缺乏耐心,经常为小事与人争吵不休;对外界某些刺激如声音、光线等尤其敏感,时常自以为这些刺激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而生气;有的自觉怕痛、怕冷、怕痒、怕热。
3.睡眠障碍。这类患者有明显的失眠表现,如入睡困难,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试图以强行控制,背数字诱导入睡;有的入睡后多梦易醒,醒后则难入睡;有的彻夜难眠;由于睡眠不好,白天头昏脑胀,精神萎靡不振,至夜间又担心“睡不好”,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植物神经紊乱。有的患者表现出多汗,肢端发冷,厌食,便秘,胸闷腹胀,呼吸不畅,尿意频数等。
5.多疑焦虑。病人过分集中注意身体的各种变化,加上对疾病认识不足,因而产生各种疑病观念,如头昏头痛时,则以为患有脑瘤;有心悸气短,则以为得了心脏病,当关节酸痛不适,腰背酸痛症状出现后,则又以为患有多种重病或癌症,由此整天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心烦意乱,惶惶不安,产生出焦虑紧张情绪,即所谓的“焦虑症”,并且四处求医,进行各种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
- 中医治疗
正确认识疾病,树立调治信心。神经衰弱是因为用脑过度或长期精神刺激引起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大脑皮层发生超限抑制而造成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它既是一种顽疾,但又不是一种不治之症。只要了解其发病原理,消除致病因素,神经衰弱是完全能够治好的。当然,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才能见效。
本病与精神因素关系极大,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适当的药物、理疗、体疗,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心理疗法,主要是开导解说,引导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特点,发病的前因、后果,以解除病人焦虑、紧张、疑虑等心理状态,树立治好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在心理治疗中,不但要找出致病因素,解决思想疙瘩,而且要协助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活作息表,指导病人学会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和保健性体育锻炼,才能逐渐治愈。
- 预防
神经衰弱古方中医预防:
1.精神疏导。精神调摄是治疗神经衰弱的重要措施,要耐心收集病史,认真检查、分析病人的病因,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形式、方法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减轻精神负担,通过有意识地艰苦锻炼,加强自我认识,使之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心胸开朗,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想得开,放得下的乐观豁达态度,提高适应现实生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2.培养适应能力。积极鼓励病人参于社会活动,外出游览参观,改善情绪,调剂身心,以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共关系的协调能力,做到入乡随俗,随遇而安,从思想、行动和精神卫生状况方面与社会现状、所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3.合理安排生活。生活起居有规律,对调节大脑神经有好处,平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以消除紧张和疲劳情绪。
4.参加运动。适当参加劳动锻炼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病情的好转,如每天坚持慢跑、散步、练气功、太极拳等,数日之后,可使本病明显好转。
5.笑口常开。保持愉快心境,笑口常开,可使面肌得到运动,肌肉放松,并可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6.饮食调养。平时多吃含锌、铜食物,如牡蛎、鲱鱼、水生贝壳类。还应多进食瘦肉、动物肝肾、鱼虾、奶类、豆制品以及苹果、核桃、花生、栗子、桑椹、龙眼肉、葵花子、玉米等。饮食宜清淡,夜间饮食量不可过饱,并忌浓茶、咖啡、烟酒。
7.冷水淋浴。患者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进行冷水浴。初期先用冷水擦身。逐步过渡到用冷水淋浴,每次半分钟至1分钟;也可进行早泳锻炼,长期坚持,能强壮神经系统,增强体质。
8.按摩预防。坚持每天梳头1~2次,从头顶开始往下梳,再从两侧梳,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亦可按揉气海、关元穴位各1分钟,后用手掌推揉小腿1分钟,捏揉颈后20次。
- 禁忌
神经衰弱古方禁忌: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无规律,工作忙而乱,严重的不良习惯,也是引发神经衰弱的诱因。为此,要克服无故熬夜,睡前喝酒、抽烟,听刺激性音乐、看紧张的影视等习惯。做到生活作息有规律,早睡早起;不看、不想色情、紧张、激烈的影视;睡前不过饱,不喝浓茶,采取提前半小时完成应做的工作,随后轻松地洗面洗脚(水不宜太烫),睡觉的姿势取右侧卧位,内衣内裤不要太紧,被子不要太厚,保证睡眠充足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