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狮文化70】唐狮文化的分期

 聰哥的寶藏 2018-02-10


【狮文化70】唐狮文化的分期      

    正儿八经写博客是由去年的今日开始的,2012年的4月25日,平时对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感觉这天浓到了极点,于是决定写写狮文化,便有了第一篇博文。一年下来,狮文化居然写了70篇,从我家的石狮子,写到我拍过照的石狮子,再到从网上找狮子,从明清拴马桩上的狮子到佛造像碑上的魏晋南北朝狮子,再到唐帝王陵的狮子,从民间炕头狮到庙堂的佛教镇墓狮,一路写来,几乎涉猎了狮文化的大半部历史,观点和认识也在学习中不断调整。
    狮文化是个冷门,这正是我探究它的初衷,翻检到唐代,已愈发不可收。狮文化的逻辑逼迫着我,日日不废,这样,自己心灵的逻辑才多少得到一些抚慰。
    言归正传,唐狮文化的分期是今天的正题。
    对唐史的分期大多是四分法,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也有二分法和三分法,二分法是以“安史之乱”为界,三分法是分初、中、晚三期。对唐狮文化的分期,也有四分法和三分法,四分法如尤广熙著《中国石狮造型艺术》中将狮文化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见下表)。三分法如陈安利在《唐十八陵》中将唐代石雕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期包括献陵、昭陵;第二期包括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第三期包括元陵以下(也就是尤广熙先生的中唐加晚唐)。
    也正像对唐史的分期一般为四分法一样,唐狮文化也应该分四期比较合适,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从中间一劈两半,前半部分分为初唐盛唐,后半部分分为中唐和晚唐。
    初唐从公元618年的永康陵到唐高宗埋葬的公元684年,这段时期的唐狮还没有完全摆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异域色彩,狮子的造型也不稳定,陵墓的定制还比较随意,但狮子的造型浑朴大气,自然率意。
    盛唐是指唐高宗死后的684年至建陵764年,包括乾陵、顺陵、恭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尤以乾陵、桥陵、顺陵为狮文化的杰出代表,狮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像李杜的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一样,高屋建瓴,青春张扬。这个时期的狮子在陵墓中的定制已经形成,狮子的造型已统一到蹲式,牡牝分明,四门分列,气质宏伟,充满朝气,如青年在人生中的地位一样,如日中天。对后代帝王陵产生了持续的很大影响。
    中唐是从779年的元陵,包括崇陵、丰陵到820年的景陵,这段时期的唐狮是持续发展阶段,青春朝气被沉着刚毅代替,狮子的体量在减小,但精神变得沉稳。
    晚唐从公元824年的光陵,到公元888年的靖陵,还包括庄陵、章陵、端陵、贞陵、简陵,大多数观点都认为这段时期的狮文化在衰落,像国力和政治一样,体量减小,雕工粗疏。但我认为晚唐的狮文化,不但没有衰落,而且从单一的写实、青春、刚毅向沉稳、老辣、拟人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也许体量和雕工因财力而减弱,但精神却在不断丰富,甚至预示了将来明清狮子的发展方向。如唐敬宗庄陵的牡狮,那简直是晚唐的绝唱,含蓄老辣蕴含的力量不亚于乾陵桥陵的狮子,是晚唐狮文化的闪光。
     唐狮文化承前启后,奠定了中国狮文化的中国风格与气派,对以后乃至今天的狮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是中国狮文化的一座高峰,其内涵值得我们不断开掘探索。
【狮文化70】唐狮文化的分期
【狮文化70】唐狮文化的分期
       唐庄陵(827年)
牡狮。

附录:
1.网络资料唐诗的分期
史学家通常以搜索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然而,一方面,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奥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特殊情况,习惯上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公元618~712年),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天元年之间;
盛唐(公元713~755年),大体上是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中唐(公元756~824年),大体上是指唐肃宗至德元载至唐穆宗长庆四年之间;
晚唐(公元825~907年),大体上是指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昭宣帝天佑四年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