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竹枝词随笔

 JwwooLIB 2018-02-10
文/老榆树
经过一段时间对竹枝词的学习和理解,我初步认识到竹枝词的创作,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竹枝词在思想层面应该是反映人的亲情,爱情,离情及热情等诸多感情。在题材层面应该是记述或描写地域风情,民俗文化,历史沿革等内容。竹枝词一般不宜反映重大政治题材,即便是反映重大题材也要浓缩到一个特定的具环境中的特定事情来表现。通过阅读历代各地的众多竹枝词就明白了。

二、语言应大量采用民间熟语,相关语,诙谐语,乃至谚语这样的民间通俗语言。而不宜多用书本语言,诗家语言,文人语言。当然所说的民间俗语亦应经过作者加工而不是民间原始语言。在这里,我们参照别人试改了【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诗来说明这个问题。原诗是这样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都知道这是李白的很著名的绝句,这是谁也不会怀疑的。如果我们动几个字再来看:
阿妹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阿哥送我情。
可以看出,就是因为在这里我们换了两个民间特定语言,诗的形式就起了根本的变化,由七绝变成了一个很好的竹枝词。

七绝讲究起承转合,竹枝词应该基本保持七绝的格律形式,但不一定要讲究起承转合,格律也可以适当放宽。注意:“是适当放宽。而不是无原则的放宽。”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竹枝词需要使用大量的民间熟语,而这些熟语又已经大都是约定俗成的了,不宜随意改动,为了保持这些特定词语的原始风貌,我们只能牺牲格律。这也是为了不以律害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