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培训】心理博弈之识别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博览众长123 2018-02-10


2018-02-10 

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又称羊群行为、从众心理、群体行为、社会感染等,它是指投资者在群体压力之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在行为金融学看来,羊群行为是影响资产市场价格水平内在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羊群本身就是没有约束力的组织,自由散漫惯了,一般羊群在一起时,经常性的发生没有目的性的盲目的乱冲乱撞的现象,只要其中有一头羊行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没有目的性的随之而来,完全不顾及前方有可能存在着狼群,又或许更远处或者是别的地方有更肥沃的草坪。因此,羊群行为被用来比喻人人都有的从众行为,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人们的盲目跟从,从而放弃理性的判断,而这种盲目的跟从行为往往又会使投资者面临风险甚至失败。


资本市场将羊群行为定义为:不同的投资主体受到相同行为影响进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或者间接作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同时买入或者卖出相同的股票。在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股价波动异常和金融危机的发生,但经典金融理论并不能非常全面的解释该效应产生的原因,因此金融学界对投资者的行为,特别是羊群效应对股价的影响投入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Wermers(1999 )在研究基金投资者中存在具体总结出了四种情形的羊群理论模型:一是经理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忽视自有私人信息,进而选择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二是受同样或相关的私人信息的影响,不同经理人作出一致决策的投资行为;三是受相同或相关分析指标的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同经理人作出一致决策的投资行为;四是受同类的风险偏好的影响,作出一致决策的投资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与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羊群行为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公开披露不完全,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相关的规章制度相比于国外都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投资者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从而进行理性的投资判断。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每个投资者都拥有自己的私人信息,但是又对自己的信息不完全相信,在做投资决策时就不完全依据自己的私人信息分析判断,还会观察其他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考虑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的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私人信息做出投资决策。这样,一旦先做出决策的投资者的某一决策占据主导地位,后面的决策者也就会更多的依赖前面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而忽略了私有信息,选择跟从前面占优势的投资决策,从而就产生羊群行为。


(二)委托代理关系下,道德风险的存在和风险厌恶是导致羊群效应的深层原因。对投资者来说,他无法准确了解代理人的能力和素质,无法区分代理人盈利是否是努力工作所致力程度。而对代理人来说,他比投资人拥有更多信息,更了解自己的素质、和努力能他会想方设法利用自身的优势减少努力程度,从而有可能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产生道德风险。以此同时,对于一个风险厌恶的代理人而言,如果代理人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他在减少自己的努力程度的同时,认为与其他代理人保持一致是最优选择,当其他代理人也是这么考虑时,就产生了出于利益与声誉考虑的羊群行为。


(三)代理人对声誉的关注超过对利益的关注是羊群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代理人可分为“能力强”和“能力弱”两种类型。“能力强”的代理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观察信息进行分析,得出关于投资对象的有用信息,而“能力弱”的代理人,通过观察后得到的信息有可能只是噪音信息。在做投资决策之前,代理人和投资者都不知道他们是属于哪一类型,只有通过决策后的结果得知。由于代理人对自己的能力并不清楚,也就不知道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是有用的信息还是噪音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最优的选择就是模仿其他代理人的行为。如果自己采取与其他代理人不同的投资行为而事后证明错了,那就证明自己“能力弱”,而如果其他代理人错了,自己和他们一样,并不能说明自己“能力弱”,可以把错误归结为不确定性因素。


(四)代理人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投资行为上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做出相似的反应,在交易活动中就表现为羊群行为。


中小投资者的羊群效应


中小投资者模仿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


中小投资者放弃自己原本的信息跟随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是中小投资者根据智猪博弈中大猪——小猪博弈均衡原理,对双方力量和利益进行对比之后采取的合理措施。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是资金充裕、信息灵敏和操作专业的代名词,实力雄厚,相当于智猪博弈中的大猪;而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较少、信息不充分、投资经验不足,力量薄弱,相当于智猪博弈中的小猪。中小投资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以及对风险的厌恶、受操作失败的后悔和利益受损的恐惧心理影响,所以当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时候,他们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辨别真伪,宁愿选择“安全”的投资策略:跟随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他们保持一致,以此获取部分“安全”的收益。


中小投资者模仿其他中小投资者的羊群效应


在现实中,出于各种原因,中小投资者在投资中,除了经常跟随机构的投资策略外,还倾向于跟随其他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小投资者出于对损失和后悔的厌恶,但是又担负不起获取确切信息的费用,而且缺乏正确分析信息的经验和能力,所以经常采用观察的方式来间接揣摩别的投资者的投资思路,近而模仿成功的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效应的成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因素。

2、缺乏自信心因素。

3、博弈格局因素。

4、投机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从众行为的特征体系是由八个因素构成,分别是:F1信息权威性、F2关系亲密性、F3环境一致性、F4团组压力性、F5知识充分性、F6情绪稳定性、F7专注耐心性、F8信息敏感性。其中既包含了源于外界环境的诸如信息权威性、关系亲密性、环境一致性、团组压力性、知识充分性等心理因素,又包含了源于人格特质的诸如情绪稳定性、专注耐心性、信息敏感性等心理因素。这说明投资者从众行为的发生既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其内在人格特质的制约。


那么,怎样才能不被“羊群 ”带节奏呢?


避免成为群羊中的一只羊,办法就是在别人疯狂的时候你冷静,对别人争抢的东西你暂时回避。而作为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目前所处年龄阶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等综合考虑,再进行最终的决策。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意见,也不要盲目跟随市场热点,树立自己对投资决策能力的自信,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关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等投资理财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