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族流亡韩国四世纪,始终没忘祖国,过中国节日,称自己中国人

 赵东华 2018-02-10

2018-02-10 09:01:24157史家吟唱

每当王朝更替的时候,老百姓都是最苦难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很能说明百姓的辛酸苦楚。很多百姓因为战乱之苦,远离故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安家立业。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一个家族,这个家族虽然流落韩国近四个世纪,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他们始终说自己是中国人,而且还保留着我国的传统习俗。

这个家族在韩国繁衍近四百年,现在这个家族的名流遍布韩国各行各业,商界、学界、军界都有这个家族的人员,可以说这个家族是人才济济。

这个家族就是广平田氏,这个姓氏也出自山西老槐树下,当时田家是四兄弟,除了长子留在山西以外,其余的三个兄弟都迁移到外地了。

田家的老二叫田彦实,他当时迁居到了现在的邯郸,当年是河北广平府风正村,到明朝万历年间的时候,他还当上了兵部尚书,他的儿子田允谐担任吏部侍郎。

要说这个家族流落韩国,事情还得回到明末清初那个大动乱的时代,在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清朝军队经常在边塞发起战争。清军攻打朝鲜的时候,清军将明朝一个叫皮岛的地方攻陷了。

不巧的是田允谐的儿子田好谦正好在这里做买卖,于是田好谦成为了清军的俘虏,朝鲜王室被清军控制后,包括田好谦在内的很多俘虏被清军交由朝鲜王室看管。

这个叫田好谦的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长的好看,字写得也好看,于是田好谦就成为了朝鲜王室身边的幕宾。虽然田好谦多次说自己是明朝人,要回自己的国家,但都被朝鲜王室拒绝了。

除了朝鲜王室拒绝外,当时国内战乱不断,而且很多回国的通道已经被封锁,于是田好谦只好安安生生的留在朝鲜,当朝鲜王室的幕宾,因为他政绩突出,后来田好谦还被封为了通政大夫。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官,相当于正二品,日子长了,田好谦在韩国成家娶妻,不过田好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每当过节的时候,田好谦都会朝着家乡的方向跪拜,跪拜的时候,他还提醒自己的儿女,说自己的故乡在河北广平府,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田好谦的话成为了田氏子孙的祖训,田好谦去世后,他的二儿子田会一还经常因公事回到清朝,联系家乡的田氏后裔,田会一在回清朝期间,还重新接续了广平府田氏的宗谱。

田会一的后代叫田得雨,他在朝鲜也是大官,他担任的是全罗道的兵马节度使,这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在族谱上写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我是中国人,家乡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

田得雨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后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也提醒后世人根脉的出处。让人遗憾的是,近代以来,大清腐朽懦弱,经常受到列强的入侵,再加上日本对中国进行的大规模入侵,导致田氏宗谱中断,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田氏和韩国的田氏宗族才有所联系。

2004年的时候,韩国一位叫田文埈的人联系到了中国的田氏后人,并且在邯郸广平重新修订了他们家族的族谱。

从田好谦那代算起,也就是十七世纪算起,到现在他们已经在海外度过差不多半个世纪了,不过韩国田氏一族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