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晚年都信神学?他们发现了什么?

 天一谷人 2018-02-10
  • 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哲学系的讲师一般都会推荐学生读外语原著。是因翻泽过程的概念不准确。比如“上帝”一词是明朝未年利玛窦Ricity(1552年10月6日年-1610年5月11日)为使中国人易于接受而将“天主”译成“上帝”。内涵却截然不同,“天主”是万物的起源、一切由他而来,是非人化的。而“上帝”却是拟人化的,即天上的皇帝。
  • 在基督教义中世界未日之时,人类将接受“最后审判”意味着“人”有着自我的“善恶”选择,也可以通过“赎罪”来避开“恶”的审判。所以“基督教”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压力的调节阀。
  • 由于翻译的概念不准确,导致中国人认为西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对立的,这是错误的。在希腊神话中有清晰的神仙谱,而基督教义中却没有。
  • 所以,在大多数西方哲学家眼中,“天主”的概念是“太一”“规律”等等。例如“牛顿以“万有引力”来解释宇宙的运动,但必须有个“第一推动”宇宙才会实现“运动”这个“第一推动”即是“天主”,之后“天主”就“撒手不管”了。
  •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正是有了“天主”的概念,科学才得以成长及发展。例如柏拉图认为世界万物的背后有万物标准的“模具”世界万物皆是“模具”的复制品,而诞生了人类认识史上重要的“共相与个相”的概念。而万事万物的“背后因”即是“天主”的领域。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中世纪)哲学的目地是发现“天主”的存在。
  • 而今天仍旧有大量的科学认识认为宇宙是“镜象”或“虚拟”,这些认识也可认为是“主天”概念的发展。
  • 所以科学家认为的“天主”与普通宗教信众认识的“上帝”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