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生改叫后进生,中等生改叫待优生,这就是素质教育了?

 远远想念着你 2018-02-11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学校里,已经没有“差生”这种称呼了——至少在场面上,这样的说法已经消失匿迹了。

是不是现在没有“差生”了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在现行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下,只要是按照“标准”去衡量学生,就有优差之分。

差生改叫后进生,中等生改叫待优生,这就是素质教育了?

只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很多称呼已经不一样的,比如“差生”,现在流行的叫法是“学困生”、“后进生”、“个性生”、“基础薄弱生”……

因为,在很多教育专家看来,“差生”不是个好词语,带有明显的贬义,甚至有一种侮辱性质。对一个自尊性强的孩子而言,差生的称呼可能会被他理解成为“白痴,笨蛋”。一个孩子被添上“差生”的标签,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换成“学困生”等称呼,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不良影响。

同样的,还有对中等生的称呼,现在提的更多的是叫“待优生”,就是等待优秀的学生。孩子们听到这样的称呼,就觉得自己充满了希望,努力一下就可以成为优秀了。

差生改叫后进生,中等生改叫待优生,这就是素质教育了?

可是,换个称呼就可以了吗?有人提出,其实“后进生”不也是一种标签和定性吗?看上去语气似乎要缓和一些,但本质都一样,都是说某个或某些学生不优秀,一贯表现不好,成绩也很差。换个称呼,其实是掩耳盗铃,因为不管叫什么,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认识是明确的,就是“差”。

“差生”不是不可以说,只不过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转化这些“差生”上去,而不是妄想着企图靠改个名称,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像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身为校长,几十年不断地研究儿童,他先后曾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有了这样惊人的投入,苏霍姆林斯基转化“难教儿童”卓有成效。

差生改叫后进生,中等生改叫待优生,这就是素质教育了?

所以说,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快十几年了,但真正到底改变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难道仅仅是把“差生”换成“后进”或者是“学困生”吗?希望这不只是一个称呼的变化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