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名臣于定国,体察民情,主张“疑罪从轻”而深受拥戴!

 铁血老枪 2018-02-11

封建时代的平民百姓生活得是否幸福,主要看皇帝和官员。若有明君贤臣当政,则天下百事兴旺;若是奸臣昏君当朝,百姓必定苦不堪言。曾经小编说过酷吏张汤执法严酷、不留情面,最后下场凄凉,世人也对他褒贬不一。今天我们来说说另一位狱吏,他的官场之路和张汤极为相似,也是从地方官吏慢慢升到丞相之位的,不过他的处事作风和张汤截然相反,还受到的所有人的一致赞赏和好评,他就是西汉昭宣时期的丞相于定国。

西汉名臣于定国,体察民情,主张“疑罪从轻”而深受拥戴!

要说于定国,务必要先认识一下他的父亲于公。于公在东海郡县府从事司法工作,他执法公正严明,又体恤民苦,刑罚从轻。据说受到于公审判而遭致处罚的人依旧心服口服,没有抱怨,后来大家还自费为他建立了宗祠“于公祠”。历史上为人建立生祠极其罕见,由此可见他在平民百姓心中的地位。

于定国就是在这样的家父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他聪敏过人,从小跟随父亲研习法律,又从父亲那里秉承了廉洁公正,宅心仁厚的优良美德,所以受到民众传颂的他升职也很快,一路从狱吏升到了御史中丞。

西汉名臣于定国,体察民情,主张“疑罪从轻”而深受拥戴!

这时汉昭帝刘弗陵突然去世,没有留下后代,于是辅佐大臣霍光便推举了亲王刘贺继位。可谁知道刘贺竟是个脾性顽劣的花花公子,他做皇帝后不思朝政,整日花天酒地,游山玩水。当时的于定国已是朝廷中层官员,他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即上谏劝说皇帝,可是刘贺视若无睹。后来连霍光都看不下去了,他联合众臣废掉了刘贺,又推举了刘病已上位,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虽然霍光掌权,世人背后多有议论,不过他的这个举动实在是利国利民。宣帝年少成长多有波折,十分坎坷,所以他深知为君任臣的政治主张与处事方式关系到民众的幸福与否。鉴于于定国在任期间恭正清明,执法有度,在刘贺当朝期间又有勇于上谏的规劝之功,所以宣帝擢升他为光禄大夫,不久后又升为廷尉,位列九卿。

西汉名臣于定国,体察民情,主张“疑罪从轻”而深受拥戴!

廷尉掌管天下之牢狱刑法,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长。于定国原本就深谙刑律,再加上多年的从政经验,他就任之后秉公执法,举措严明,获得官民的一致好评。他其中的一项“疑罪从轻”的举措尤其突出,可以说是历史上司法案例中的明正之举。封建社会科技发展落后,罪案取证尤其困难,很多决断都是仅靠官员的一己之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贪腐受贿和冤假错案的产生,无辜民众深受其害,“疑罪从轻”可以说是那时平民百姓的一大福音,汉宣帝也是十分认同。

西汉名臣于定国,体察民情,主张“疑罪从轻”而深受拥戴!

做了十多年廷尉后,于定国便被升为御史大夫,后来丞相黄霸死后,他又接替了丞相之位,封为西平侯。他在丞相之位任职多年,一直到汉元帝继位多年后才去世,享年七十多岁,也算是当时的长寿之人了。很多人都说于定国官场之路如此畅通,主要是因为其父亲于公品行出众,处以诉讼多年都没有含冤之人,为子孙后代积累了福荫。其实小编觉得这个原因倒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天子汉昭帝和汉宣帝。要是天子崇善以刑罚来治天下,那么受宠的就是张汤之辈而不是于定国了,大家说是不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