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孩子的未来不能缺少这件事,父母都要认真读读!

 blackhappy 2018-02-11

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受他思想的影响,儒家学说非常重视教育,“修身”就是儒家对教育的另一种称呼。

儒家所说的“修身”不只针对成年人,而是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对孩子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这些儿时养成的习惯,看似不经意,但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做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汉书·贾谊传》记载了孔子这样一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也记载了相似的内容:“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

孩童时代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和根本。小时候培养出来的习惯,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许多名人之所以能取得突出成就都和小时候养成的勤奋好学习惯密不可分。

——大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事告诉我们:幼年的勤学是能否有所成就的重要条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大学者顾炎武这句名言家喻户晓。 顾炎武从小就在家庭教育中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为他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顾炎武自幼家教良好。11岁的时候,家人就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读书时,他的祖父告诫他:“有人读书是走马观花,只是看个大概就以为自己读过这本书了,这种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读书是件认真的事,既然读书,就要老老实实的读懂读透。幼年的顾炎武脑海中深深记下来这句话。

后来顾炎武给自己制定了一套四步读书法:第一步,每天必须读完一定的卷数;第二步,书不仅要读,而且还要抄。他坚持把每天读完的书抄一遍。一部《资治通鉴》读下来,生生手抄了一部《资治通鉴》。第三步,读书,仅仅抄还不够,那只是机械的读,要想把书变成自己的,还要写读书笔记。《日知录》就是顾炎武的读书笔记的汇编。第四步,读过的书定期温习。顾炎武的温习方法是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重新背诵。

顾炎武幼年养成的这种读书方法,数十年坚持不懈,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的孩子从小的生活丰富多样,过于多彩的生活往往让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被新鲜事物吸引走。当孩子进入校园,开始学习时,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后悔都已经迟了。

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能让孩子终身与书为友,与书为伴。这是孩子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