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58 ![]()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058-是-繁体字与简体字不可相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58 书法作品中繁体字和简体字能不能相搀的问题,很早就有争论。 其实光写简化字,影响书法的审美, 但是功底好也还能说得过去。主要是两者相搀在一起, 会影响认读,带来了认识上的混乱。 如理发(髪)、雄姿英发(發)、早生华发(髪)。 每日一字:是 是字 上面的日字要收敛,长横要有功夫,竖笔要有力。过来的那个小横在古碑帖中是个小短撇,从右向左撇。再过来这个撇要横着走,不要往下搭拉,最后的捺往下写。是字的横向有七个间距,日在正当中,下面的竖在日字的正当中。二王写法的行书“是”比较华美。孙过庭“心不厌精,手不厌熟”。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說文》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意。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的边旁。
——《象形字典》 是,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汉典》 【构造】会意字。金文从日,从正,其中短竖象征端直,会日中端直之意。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是。 【本义】《说文·是部》:“是,直也。从日、正。”本义为端直。 【演变】是,由本义端直,引申为①正确,对:觉今~而昨非|实事求~|莫衷一~。用作意动,表示②认为正确:~古非今。又引申指③合适:他走的真~时候。又引申表示④凡是:~人都能办到。汉以后用作系词,表示⑤肯定判断:此必~豫让也|他~干部|到处~树。又表示⑥强调肯定:他~病了|东西好~好,可买不起。古代又常借用作代词,表示⑦这,此:子于~日哭,则不歌|~可忍,孰不可忍|有如~说|~日雪霁。 【组字】是,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日部。凡从是取义的字皆与端直、正确等义有关。 以是作义符的字有:韪、尟(鲜)。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是 shì,形声,金文 ![]() ![]() 【辨析】以“是”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hí:匙∣shi:匙∣tí:提、题、缇、醍∣dī:堤。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去追赶太阳——“是”字趣释 一是从“日”、“正”。其中上部的“日”指太阳,“正”在甲骨文中为“ ![]() 三是从“早”、“止”。有的学者认为“早”为早晨的太阳,给人带来光明,同样表示有人追赶太阳或追求光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金文中“是”字的三种结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有“日”和“止”,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因此也有着共同之处,就是追赶太阳。追赶太阳无疑与人们追求光明是一致的。 从“是”的结构,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山海经》中所载的《夸父逐日》的故事。其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的:在北方大荒中有一座名叫成都的山,其山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在这座山里,生活着一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一天,他看到太阳向西坠落时,想到夜幕就要降临大地,那么整个大地将会一片黑暗。此时,夸父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去追赶太阳,把太阳逮住,将它永远系于空中,使它永不坠落。在追赶太阳的途中,夸父狂奔不停,汗流浃背,大量失水,干渴难忍,于是俯下身子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两条大河的河水被夸父一饮而尽,仍不解渴。夸父又朝北边的大泽奔去,由于干渴过度,未至大泽就渴死了。夸父临死前将手杖掷于路旁,自己抱着事业未竟的无限遗憾就合上了眼睛。后来他的手杖变成了一片绵延数千里的桃林,结出了许多硕大而味美的鲜桃,留给世人。 夸父逐日,出于何种动机,典籍中均未作交代,因而引起后人的许多猜测。有的人说是为了实现观测太阳、制服太阳的宏大志愿;还有人推测,夸父逐日时,虽然倒在了途中,却仍然坚持,表示先民对永无黑暗的光明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由此看来,“是”字的创造受到了在上古时期就广为流传的《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的影响是可信的。 小篆的“是”写作“ ![]() “是”作“是非”的“是”,自然也是“是”的引申义。在这里,我们介绍一则有关“是”的故事。 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忘记台词的现象是常有的事,像梅兰芳这样的京剧大师也在所难免。梅兰芳青年时代在演出《妻党同仇》时,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受欺凌的童养媳。演出时,在台上竟一再忘记台词,一忘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想,直到想到下一句台词为止。由于他哭得真切,而一哭,那台下的观众也被感动得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就这样忘一回,哭一回,终于被台下观众的泪水将其缺憾掩盖得天衣无缝,并圆满地将戏演完。 与梅兰芳先生齐名的京剧大师杨小楼演出《陈园园》时,每次碰到忘记台词,便用与梅兰芳先生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方法,即放开他那声如洪钟的嗓音开怀大笑,引起台下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以此掩盖住了自己的漏洞。 他们俩人这一哭一笑,竟然别出心裁地补救了演出中出现的差错,人们戏称为“啼笑皆是”。因为他们二人恰好一个扮演的是孤苦无依的童养媳,在求告无门时,不正是整天以泪洗面吗?一个扮演的是趾高气扬的大军阀,在娶到他心爱的小妾时,放声大笑,岂不正好将他那得意忘形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吗?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058-是-繁体字与简体字不可相掺】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7/04/001347415.shtml(北方网) 来源:互联网。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