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0 来源:后浪(ID:hinabook)
今年的春运如期而至,你知道春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1978年的改革开放正式开启了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序幕。算上今年,已是四十年整。摄影师王福春专注拍摄火车题材,他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记录下这些年来火车上的情景,被IPA评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三十位摄影师之一。
不同于以质疑与批判为主导的视角,王福春的镜头,呈献了一种极富韵味的“过日子”式东方哲学:旅途中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艰辛与无奈,还有少见的温情与幽默。正如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所说的那样:“中国人的日子就是一点点这样过来的。”

摄影师王福春

▲ 1995年 兰州站 赶火车的人在扒车厢

▲ 1995年 武汉—长沙 由于车厢拥挤,没有坐票的小伙子灵活得把身子靠到了座椅靠背上。为了平衡,他用一只手抓住了行李架

▲ 1993年 成都—昆明 拥挤的车厢让疲倦的旅人昏昏欲睡

▲ 1991年 绥芬河—哈尔滨 眼神戒备的父亲紧抱着幼小的婴孩

▲ 1995年 武昌—南宁 这是王福春最难忘的一张照片。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满身汗泥,她疲惫地依靠在车门头,在这个狭窄逼仄的角落里,站着睡着了。
我看着这小女孩足足有五六分钟,我不能给她帮助,心里十分难受和自责。就在快门释放的一瞬间,我的心被刺痛了,忆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

▲ 1997年 哈尔滨—济南 孤独的旅途、倒退的风景与未知的远方

▲ 1994年 沈阳—大连 九十年代的大哥大,已经迅速被更轻便智能的通讯工具所取代

▲ 1995年 齐齐哈尔—北京 小狗正眼馋着一盒方便面,那个时候还允许携带宠物上火车

▲ 1999年 哈尔滨—牡丹江 列车为增加收入,出租给旅客的流动小电视

▲ 1995年 西安—西宁 无法下车的乘客在向火车站内的沿线商贩购买商品

▲ 1998年 东方红—牡丹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列车专设的放像车厢

▲ 1996年 广州—成都 火车下铺里甜蜜依偎的情侣,这也是王福春最受外国人青睐的一幅作品

▲ 1995年 西宁—郑州 相互扶持,老来作伴

▲ 1994年 北京—哈尔滨 年轻情侣含情脉脉的眼神,背光的角落里合二为一的剪影

▲ 1998年 齐齐哈尔—北京 为女乘客号脉的,是普陀寺九十二岁的老方丈,去齐齐哈尔寺院看望他一百多岁的师父
在我迅速调焦的一瞬间,与他一双明亮的眼神重合了,留住了这一难得的镜头。那明亮的眼神、洁白的手套、圣洁的心灵、佛家的慈悲、男女授授不亲的规矩……都融入了这一瞬间。

▲ 1999年 九龙—上海 敬献哈达的僧侣

▲ 1994年 北京—沈阳 乘客悠闲地搓着麻将打发旅途时光

▲ 1996年 北京—呼和浩特 钻进座椅罩睡觉的乘客

▲ 1996年 广州—成都 中铺的女乘客拉起了二胡

▲ 1998年 哈尔滨—齐齐哈尔 把结婚照带上火车的乘客,是不是脸上正洋溢着幸福呢?

▲ 1999年 北京—乌鲁木齐 长途列车的卧铺车厢里,大家做着同样的体操动作舒展筋骨
摄影师王福春用自己的感受写下了世纪末中国铁路这段无法忘怀的历史。《火车上的中国人》中那些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呈现了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着一个流动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