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阿Q为镜,在反思中前行

 笑看风云V 2018-02-11
​以阿Q为镜,在反思中前行

所谓经典,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失去意义的,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显其魅力。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恰是一部经得起时代淘洗的经典。
作品中的主人公阿Q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反思中前行。
1.阿Q是一个无名无姓无籍贯,在政治、经济上备受剥削与压迫,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作者在第一章《序》中,详说了给阿Q作传的困难。
关于“文章的名目”,“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都不合适,最后只能从“闲话休提言归正传”中,取出“正传”二字来,“作为名目”。
关于阿Q的姓氏和名字,由于实在无从查找,最后只好“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
关于籍贯,由于阿Q的姓氏是不确定的,且他居无定所,所以,他的籍贯也难以考证。
2.阿Q在现实悲惨、屈辱的奴隶命运中,精神严重扭曲和变态,形成了一套精神胜利法,即自尊自贵、自欺自慰、自轻自贱,健忘麻木、惧强凌弱。
精神胜利法是阿Q平衡现实悲惨命运的方法。
然而阿Q精神胜利法的应用史,却是阿Q一次又一次的受辱史、失败史。
阿Q无家 、无固定职业,在和别人发生口角时,会瞪着眼睛自尊自贵地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可这只是借过去来掩盖现在的窘状罢了。况且,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他所说的“先前”,谁知道呢?
阿Q的未来怎样他自己都不知道,却“瞧不起”既有钱又是“文童”爹爹的赵太爷、钱太爷,总想:“自己的儿子要阔多啦。”
进了几回城,阿Q更是自负,既鄙薄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又嘲笑乡下人没见过城里的鱼。
阿Q的自尊自贵,与物质上的一无所有和精神上的扭曲有关,他在自己的思维里,开辟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通过自尊自贵的方式,存放自己无赖式的无奈,以获得暂时性的解脱,可怜又可恨!
阿Q头皮上有几处癞疮疤,因此讳说“癞”字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光,亮,灯,烛”都讳了。闲人们故意犯阿Q的忌讳,阿Q抵抗不过,最后被打。闲人打完他后,心满意足的走了。他却自欺自慰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么想后,他也心满意足了。
慢慢的,几乎全部都知道他有一种精神胜利法了,别人再要打他时,会告诉他:“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牲。”还让他自己说:“人打畜牲!”
阿Q不愿意说自己是畜牲。歪着头回应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
不难发现,真正与阿Q叫板时,阿Q是不敢反抗的,只会自轻自贱,甚至还以自轻自贱为荣!
阿Q因为自己没有王胡捉的虱子多,也没有王胡的虱子在嘴里咬得响而生气,随后挑衅了王胡,可却没打过王胡。正无所适从之际,看到了钱太爷的大儿子,因钱太爷的大儿子进的洋学堂,又跑到东洋去了,再回来时,没了辫子。所以,阿Q见到钱太爷的大儿子了,常在心里暗骂“假洋鬼子”。但这次正赶上被王胡打后气不顺,于是就说出来了“秃儿。驴……”
钱太爷的大儿子听到后,拿了棍子大步过来。阿Q知道自己逃不过了,就等着挨打。受了那一棍后,阿Q反倒觉得完成了一件事,忘了刚刚的经历,轻松的有些高兴了。
阿Q在被小尼姑骂了“断子绝孙”后,想到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女人了。因此,在晚上舂米前,对赵太爷家里唯一的女仆吴妈说:“我想和你困觉。”吴妈吓得且跑且嚷,阿Q又被打了。在被打之后,阿Q却觉得一件事情已经结束了,心里没有挂碍了。
阿Q的健忘麻木,让他在屈辱过后立刻解脱。然而阿Q从不反思自己被打的原因,只是一味麻木的遗忘,故而他的“轻松”,只是一次又一次屈辱痛苦的恶性循环罢了。
人类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可以在欺负弱者中获得某种快感。阿Q更是如此,他看不起王胡,挑衅王胡,在打不过王胡时又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王胡哪管那个,自然接着打。他先被王胡打了,又被钱太爷家的大儿子打了。随后,见到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便又想在欺负弱者中获得某种快感了。便把自己挨打的事归咎于无辜的小尼姑,既骂骂咧咧又动手动脚,还诬陷小尼姑“和尚动得”。
阿Q“认真”的想和吴妈“困觉”而不得后,连“短工”的活儿也接不到了。为了“求食”,去静修庵里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后,还理直气壮的说歪理。归根结底,是阿Q惧强凌弱的劣根性在作祟。
被王胡打了,会生闷气,会乱猜测。看到钱太爷家的大儿子拿来了棍子,等着被打。看到小尼姑,无所不用其极的欺负。看到老尼姑,恬不知耻的胡说八道。惧强凌弱的阿Q身上所呈现的流氓习性,每每读来,都让人愤恨不已!强者是他的灾难,他是弱者的灾难。强者收拾他,是他活该。他欺负弱者,是他无耻!
阿Q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惊人的普遍性。
日月轮转,春秋代序。历史的车轮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时间的不可逆性注定了许多人事物会被飞快的抛下。然而,阿Q却像一面镜子,自产生之日起便照着世间的众生相。我们透过这面镜子能看到什么,决定了我们会反思什么。我们会反思什么,决定了我们会成就什么。
石康说:“只有人会对人感兴趣”。是啊!文学即人学,研究文学作品的一个重点就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通过研究作品中的人的人生、人性、人情,来影响现实中的人生、人性、人情。以期我们的时代更健康、更文明!
纵然我们无法像鲁迅先生一样,在压力重重时绝望的抗争。但我们最起码应像鲁迅先生一样,有作为一个人的担当!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行中渐渐扛起对于时代的担当!

参考篇目:《阿Q正传》

注文字来源网络阅读与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