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答医药强国的问题,先要谈创新药。在我的理解里,创新药和医药强国这两件事物是直接相关的。全球最赚钱的医疗企业里,排名靠前的几乎全是创新药公司。
医企另一个特征是产品毛利率高,创新药就意味着专利保护,所以毛利率往往都在90%以上,净利率则能达到20%-30%,为什么这些企业可以享受如此高企的利润率?这要从创业药研发过程说起。研发创新药的第一步,是要发现新分子实体,发现化合物,机理过程都要搞明白,下一步就是做动物实验,然后开始临床,I期验证安全性,II期验证有效性,III期则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做测试,成本一下拔高不少。III期临床结束后送FDA审批,最终实现销售。 从发现化合物到最后获批进入市场,一个周期大约10年,成本大约10亿美金。可关键是成功率非常低,要经过大量的投入,实验,大量的沉没成本,最终才能拿到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所以为了鼓励药企研发,就必须给专利保护,没有高毛利,就没有人愿意去投入,去做这些研究,人类的健康就没有办法往前走。经常有人会说卖药的比卖**的都赚钱,可你只看到他后边享受的利润,却不知道他前面的付出。现在,几乎100%的大型创新药企业都是上述发展路径。这种专利周期通常20年,所以你也经常能看到,某些美国药企的核心产品专利到期,股价短期内就会往下走,这就是规律。 再来看看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有一个数据对比,美国医疗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GDP)中的占比是17.8%,接近20%;加拿大、日本的比例也超过10%,中国目前只有5%左右,这个数据背后显示的现实是,政府投入和资本投入都还有很大空间。 生物医药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水平的代表产业之一,A股目前市值最高的生物医药公司是恒瑞医药,现在大约2000亿人民币,不到300亿美金。和强生的3700亿美金相比,大型企业市值至少有10倍的差距,那么想想看,互联网产业里,国内巨头企业与美国巨头企业市值已经很接近了,医疗健康还有10倍的差距,说明什么?说明从投资的角度看至少还有10倍的空间。中国有没有可能有10年、20年以后,也出现一家2000-30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空间是有的。 仔细看看美国创新药企业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它们的成长和风险投资的支持关系非常大。10年,10亿美金的投入,很低的成功率,在这些前提下,如果只有单一的投资渠道和来源,是不可能成立的。 所以美国医药资本市场演化出一个很好的机制:进临床是一个标志,临床前的资金投入大多来自政府财政,国立卫生研究院、医学院、高校都有很多实验室,有很多教授,用很高的年薪供养人才,让他们做基础研究。当准备开始进入临床时,风险投资资本开始介入,这些教授出来创业的现象很普遍,VC的钱用来支持做临床,临床II期之后,就可以在二级市场IPO做进一步融资,临床III期之后,如果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就会出现大的药企来做资本整合,并购,当然,也会有极少量的公司会坚持到最后产品上市并产生销售。 整个投资链条中,风险是被不同的投资者分段承担掉,一个漫长的高风险投资,变成了一个整体风险可控的项目,而投资人的退出周期也变得更加通畅有效率。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A股是没有退出通道的,因为没做完临床的药企没有收入利润,不符合A股上市规则,港股市场给了一个通路,解决部分问题。国内现在不断地在做改革,要做生物医药强国,你必须走创新药这条路。 最后,借用信达生物总裁俞德超博士的一句话来做结论,我觉得非常贴切:创新药领域,我们处在一个全面、快速跟跑的过程中。现状是美国有哪些药物进入临床,或者要上市了,我们也可以快速跟进投入研发,但完全原创的创新药比较少。这也是最适合我们发展阶段的产业战略选择。但是,未来再过五年十年后,等我们的实力能力在逐步增强后,我们就可以和全球新的公司开始并跑,最后在部分领域开始出现领跑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