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乃明:跋书山之牛途,传汉晋之风骨!

 SS艺品堂 2018-02-12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迄今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符号,书法以其极富美感,被称之为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其中,又尤以汉隶、魏碑最为吸引我,那种气势磅礴,那种严谨尺度,无不让我为之倾心。因此可以说,我关注刘乃明先生,已经是很久以前便开始的事了。当听说有机会可以采访刘乃明先生,我自然是百般愿意的。

陶琴居士、 陶琴斋主——刘乃明,广东茂名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院创作员、《北兰亭》创始会员、茂名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茂名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茂名市书画院副院长。其书法取法于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等古代名家及古代碑帖,主功行隶,又兼工各体。其书法作品常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艺坛》等刊物。

刘乃明在创作书法作品

“用笔千古不易”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如此说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用笔千古不易”,自古以来有着多重解读,而我,则理解为“学艺不易”。全因跋涉书山可谓艰苦,更何况本就高山仰止。刘乃明说,无他,唯“热爱”两字。写字如是,做人也如是。

学写字,对于所有适龄上学的孩童而言,都是必经之路。有的人将就,有的人讲究。而刘乃明正是讲究的那一拨。打小在茂名公馆长大的刘乃明,最喜欢逛的便是每逢过年时节那满大街的楹联档。刚开始,他仅仅只是觉得那么多人围着的档口,里面肯定充满了神奇的事物,因此才有着如此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可以从早看到晚”……那时的刘乃明是这么觉得的。不知不觉中,刘乃明也跟着大伙,沉迷在了那些“神奇的档口”。从无意到有意,从无心到有心,刘乃明从享受那种“神奇”的氛围,到开始琢磨笔墨在字里行间的神奇。虽然那时候读书不容因爱好而分心,但“写字”却是可以融入进学生的点点滴滴。刘乃明喜欢在做题时仔细斟酌落笔的轻重,喜欢在出黑板报时感受法度的严谨,喜欢在看书时反复思量不同字体间的“小意思”……“这个爱好,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占据了我整个青春。”

刘乃明在潜心阅读相关书籍

原本一直都是自学的刘乃明,终于在1986年有机会跟随书法名家学习。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刘乃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市书协将举办一个培训班,其中又有自己久闻其名的吴桂材老师与符少华老师来上课。有此良机,当然是不容错过的。而在跟随吴桂材老师学习颜体的那段时期,可以说“那时候自己什么都写,跟着吴老师在工人文化宫,逮着机会就上去写,什么电影海报,电影简介……而也正因如此,为以后的自己真真正正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的确,刘乃明先生的字,一笔一墨,法度严谨;纵横沟壑,难掩风骨。但不仅只是“用笔千古不易”,刘乃明先生还认为“学书亦千古不易”,人生需要不断负重前行,而转益多师,才是勇于不断攀登的治学态度。1988年,20岁的刘乃明遇到了著名书法家李远东先生。

刘乃明在创作书法作品

大字如人

李远东,广东茂名人,师从孙其峰、孙伯翔等老师,国家高级美术师,现任广东书法院院长。刘乃明与李远东,两位先生的年纪其实相差的并不太远,但是刘乃明承李远东先生的悉心教导,从魏碑入手,到溯源追摹汉隶、摩崖石刻诸碑……在这段时期里,刘乃明厚积而薄发,一举突破原本认识上的枷锁,第一次入围全国性的比赛——全国第二届书法楹联展。

这种变化不仅是艺术层次的递进,对于心态以及认知而言,也至关重要。刘乃明其书法艺术崇尚碑帖融合,寓雄强于温润,藏巧妙手稚拙,化安排为率真,力求自然大气之境界,有强烈的时代风貌和个人风格。而这一切,都是基于此前的积累。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艺术之一,在它丰富的笔画表现形式背后,亦承载着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都是一篇文学作品,可以说没有饱含文化的濡养是很难创作一幅有“厚度”的作品的。故而刘乃明认为,写字当“取精用宏”。书法,大字讲究“篆籀绞转”,小字讲究“一搨直下”。“篆籀绞转”,这种用笔方法连绵的长节奏,速度变化产生的缓急,故线条形态有粗细、浓枯,产生线条的节奏感更强,线条形态的变化更丰富,这些线质表达的情感也更为复杂。在表达情感上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表现出郁郁芊芊的生机。而 “一搨直下”则是作为王羲之在行草上对前人笔法的一种提炼,是他对运笔与笔锋状态的体验的综合整理,强化了起笔和行笔的方便。应该说“一搨直下”开创了帖学的源头,是王羲之主要的用笔特征。王羲之的《十七帖》为代表的一批手札都是这种用笔方法。

刘乃明说,这两种讲究,真真实实的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大字情感合乎天地法则,小字情理顺应人情事故。就如同碑学巨匠孙伯翔老师所说的:“一副成功的作品,不在于把每个字都写好,而在于‘藏拙’,那完满之中的稍不完满,正是提亮整幅作品里的关键部分”。的确,这真是写字如做人啊,此时的刘乃明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跟随李远东先生学习的,不仅仅只是铁画金钩,而是人生悟道。所谓,“大字,如人”。

刘乃明为茂名传媒网创作并赠送书法作品

人生跋涉,勿忘牛途

学字伊始,刘乃明就明白“用笔千古不易”的道理,而人生跋涉一如牛途,只有抱着一颗热爱的心,才能够沉下心来咀嚼反刍,才能够不断经受磨炼、砥砺前行。

或许这便是一种修炼,心态在时间与字里行间被洗涤,刘乃明的书法逐渐步入化境,“乃明风格”之“大气”愈加明显,一手汉碑苍劲浑厚,既有庙堂之威,又有山林之趣。他的书写内容,古典诗词似乎极少,大多是一种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儒家格言啊,佛门禅诘,搭配上自己精心拟写的长款,不古板,也不落俗套。

与刘乃明先生的访谈,一词一句,仿佛是传承汉晋风骨之名帖,让人反复品读,值得玩味。的确,写字一如做人,合乎道法,顺应自然,而字如其人,人心如字。如今刘乃明在书画院专职创作,虽然名声在外,却依然务实勤勉,不与人争名,也不为利折腰,安安静静地写字,本本分分地做人。他说,这是在修炼自己的心。

如此刘乃明,安心于书斋一隅,调墨、铺纸、写字、拓碑的刘乃明,闲暇时涉猎些“闲书”的刘乃明,静心修炼的刘乃明,可与预见,将来的他必将在书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图/文:黄光华、曾景泓)

刘乃明部分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