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胀(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

 学中医书馆 2018-02-12

刘某,男性,40岁 ,工人 病历号C101527

1975年1月30日 初诊

主诉 ,肝硬化5年,神昏谵语,狂燥2天

患者1970年发现肝硬化。1974年12月17日因发热3天,黑便一天。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及原发性腹膜炎”收住内科病房,入院时体温38度,脉搏100次/分,血压11。9/6。6KPA神清合作,,巩膜及皮肤黄染,颜面浮肿,腹水征(+),肝触诊不满意,脾肋下3厘米可及,实验室检查血HB104克/了,白细胞5。6*10(9)/L中性83%,血小板31*10(9)/L,白蛋白2。2克%,球蛋白3。9克%。住院后即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并给予输血和垂体后叶素,抗菌素治疗。出血及腹腔感染得以控制,患者于12月28日出现烦躁,次日嗜睡,反应迟钝,答非所问,扑翼样震颤阳性。血氨测定为139微克%,考虑为肝性脑病。经静脉滴注谷氨酸钠等药治疗1月,症状时好时坏。至1975年1月30 日神志完全不清。谵语狂燥,打人骂人,无法继续输液治疗。急邀祝师会诊,辨证为热扰心神。痰浊蒙窍。急用验方牛麝散(牛黄。麝香。羚羊角。菖蒲 。丁香藏红花,配制成散剂)每次半瓶,每日两次,化水灌服。两天后神志清醒,回答问题确切。扑翼样震颤消失。为进一步巩固疗效。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现症面色晦暗,皮肤黄染,乏力纳差,腹部膨隆,叩有腹水,小便量少,大便溏泄,每日3-4次,舌体大,质淡暗,苔薄黄,脉滑数,血胆红素7。8MG%

辨证立法湿热与淤血互结,,损伤肝脾,上蒙清窍,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治以清利湿热,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为主,佐以清热化痰开窍。方宗因陈蒿汤,五苓散化裁

处方。因陈30 黄芩10 栀子10 茯苓24 猪苓15 ,泽泻15 白术12 ,桂枝10 制附片6。每日一剂,水煎服。同时用牛麝香散半瓶,每日两次,化水鼻饲。`

治疗经过 服药12剂,为再昏迷,黄疸减轻,尿量增加,复查血胆红素3。2毫克%。白蛋白1。8克%,乃停用牛麝散,守方加丹参30 ,再服15剂,精神体力,食欲明显好转,腹胀减轻,于1975年3月13日出院继续门诊治疗。当时皮肤黄疸消退,巩膜仍黄,腹长,尿少,便溏,舌暗有赤痕。脉滑,辨证立法同前

处方 因陈30 龙胆草6桂枝10 白术10 猪苓24 茯苓24 泽泻15 车前草30  旱莲草15 鸡血藤30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治疗两月余,巩膜黄染消失,大便成形,尿量增加,腹胀腹水均减,可骑自行车就诊,血胆红素1。5毫克%,白蛋白1。76克%,球蛋白2。24克%,嗣后一因陈五苓散五皮饮。逍遥散或五味异功散交替服用。随证加入丹参,泽兰叶,白蒺藜。合欢皮等活血软坚消症之药调治近一年,病告痊愈。化验ALT。胆红素均正常。白蛋白2。62克%,球蛋白4。17克%

按语本案为肝硬化合并腹水,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实属鼓胀晚期,治疗颇为困难,初诊时神昏谵语,狂燥不安,系湿热互结,祢漫三焦,蒙蔽清窍而至,治疗急用牛麝散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使神志恢复,狂燥控制,转危为安。以过后易芳治疗鼓胀,究其病机系湿热蕴结肝胆,不得疏泄,益于皮肤乃成黄疸,湿热日久,气血阻滞留,互结与胁下则为肝脾肿大湿热损伤脾肾。/脾阳不运,肾阳不化,水湿内停,三焦不利故而腹胀腹水,尿少便溏,舌胖大,质暗淡,脉滑数皆脾肾阳虚,水湿不运,湿热内蕴之象,祝师治用因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五皮饮合五苓散通阳利水消肿,逍遥散五味异功散健脾疏肝。随证加制附片桂枝温阳利水,丹参 茜草,红花白蒺藜合欢皮软坚化结,消肝脾之肿大,虚实兼顾,标本同治。经治一年,黄疸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情稳定,确实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