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悸(心肌炎后遗症)

 学中医书馆 2018-02-12

白某 女性 36岁 干部门诊病历

1994年2月3日初诊

主诉 心悸伴头晕,胸闷2年

患者1992年春不慎感冒,以后经常心悸,脉律不齐,严重时每分钟可停跳十几次,伴头晕,目昏,胸闷憋气,劳累或生气后易发。曾在北内科查心电图示室性早博频发,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先后服用过数种抗心律失常西药不效,疑诊为心肌炎后遗症,求中医治疗。

现症心悸阵发,有时停跳感,乏力头晕。胸闷憋气,神疲纳差,睡眠不安。颜面晦暗不华,昨日月经来潮,诸怔加重,且腰酸膝软,小腹隐痛,舌暗淡,脉沉细无力,脉律不整。

辨证立法 心血亏损,心阳不足,心肾不交。治宜益心气,助心阳,补心血,交通心肾。方用生脉散合桂枝甘草汤加味。

处方 党参10 麦冬10 五味子10 柏子仁10 桂枝10  炙甘草6 生黄芪30 菖蒲10 郁金10  丹皮10 川断15 桑寄生20 菟式子10 。每日一剂 ,水煎服。

治疗经过 二诊 2月24日服药14剂,心悸减少,自觉早博明显减少,月经一周干净。昨日因生气,今日早博又增加至每分钟5-6次,伴乏力气短明显,舌脉同前。

守方去川断,桑寄生 菟丝子加丹参30白术10  白芷10 再服14剂

三诊3月10日胸闷憋气告愈,入睡教较佳,早博减少至1-2次/分,口中和,后背畏冷。舌脉同前

守芳去白芷 炙甘草加羌活10 菊花10 炒枣仁10 再服14剂

四诊3月31日早博基本控制,未再心悸胸闷,但3天前月经来潮,每日上午则头晕不能自持,视物旋转,大便溏薄,舌淡,脉细玄,辨证属气血不足,血不上荣,治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气升阳,养血安神。

处方 生黄芪30 党参10 白术10 升麻5柴胡10 当归10 陈皮10  炙甘草6川断15 桑寄生20 菟丝子10 菖蒲10 炒枣仁15 五味子10  七剂

五诊 4月14日服药3剂,头晕即愈,精力充沛,未再心悸,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以后每逢月经期前后,即有数天头晕心悸,早博发作,均用上方控制。

六诊6月2日 连服上药20 余剂,诸证均愈。舌淡暗脉沉细,拟配丸药巩固

处方 党参30  麦冬30  五味子30  柏子仁30 桂枝30  生黄芪90 当归30 川穹30 赤勺30 葛根50 丹参90 菊花30 白芷30 白微30 枸杞30 女贞子30 菖蒲30 郁金30 诸药用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丸。每日三次,1994年9月随诊,一直未发生早博,精神体力均佳,守方加山杂90,再配蜜丸续服。

按语心肌炎后遗症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多属于中医的“心动悸,脉结代”,一类病证。由于正气不足,邪毒侵心,耗气伤阴心失所养。内舍于脉,使搏动失其常度则心悸不宁,脉律不整。

祝师认为,所谓脉结代不能混为一谈,结脉是脉缓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主阴盛气结,气雍痰阻滞。代脉是有规律的间歇,主脏气的衰竭,而促脉是脉数而有不规律的间歇,多见于热性病。临床诊脉有脉律不整十,必须结合其他症状,详加辨证。因为心主血脉有赖与心气推动和心血充盈,心气不足则血行不畅,心血亏损则心失所养,临床常有证型错杂,兼证各异,寒热互见。阴阳互损情况,治疗必须以变理气血阴阳为主而达扶正驱邪之目的。

本案因外感后发生心悸,头晕,脉律不整,乃邪毒内犯心脏,导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血不畅,故临床特征为劳累或生气后易发,且每于行经时心悸,头晕明显,气血双虚不能养心,充脉,上荣于头可知。祝师治以生脉散合桂枝甘草汤或黄芪建中汤为主益气养阴,温补心脾,酌加柏子仁,首乌藤,枣仁养心安神,当归,川穷赤勺丹参养营和血,菖蒲郁金羌活。菊花宣痹通脉,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女贞子补肾益气,终使诸证告愈。脉律稳定。心电图复常,本案治疗中每于月经来潮祝师均以补中意气汤加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升阳益气,陪补脾肾,是因经期血液下行而头晕明显,属权变之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