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女性,55岁,农民,门诊病历 1994年8月29日初诊 患者自1993年夏自觉乏力明显,逐渐消瘦,且伴多饮多尿,善食易饥,当地医院化验血尿糖均高于正常,确诊为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予饮食控制及口服消渴丸每次5-7粒,3/日治疗,但病情控制不理想,前日化验空腹血糖182MG%,午餐后两小时血糖378MG%,尿糖(+++),血BUN14MG%,CR1MG%,来京进一步诊治。 现症,口干思饮,心慌心烦,燥热汗出,善食易饥,尿频量多,乏力膝软,大便干燥,3-5日一行,肢体麻木,既往有颈椎病史3年,舌红乏津,脉玄滑。 辨证立法气阴两伤,脾肾不足,燥热内炽,阳虚热盛。治宜益气养阴,培补脾肾,清热润燥。方用自拟降糖对药方加减。并嘱停消渴丸。 处方 生黄芪30 生地30 苍术15 ,元参30 丹参30 葛根15 治疗经过 二诊 94年10月10日服上药一月余,口干饥饿及多尿症状均有改善明显,汗出,烘热,心慌减轻,较前有力,复查空腹血糖169MG%,尿糖(+),仍大便干燥,两胁胀闷,舌淡暗,脉玄滑,守方去玉竹,花粉,枸杞沙参五味子加桔梗10 枳壳10 杏仁10 薤白10 ,再服20剂 三诊 10月31日,诸证均消失,近查空腹血糖160MGz%,尿糖(+或—)。舌淡红,脉玄滑。守初诊方去玉竹,花粉,黄芩,黄连加白蒺藜10 首乌藤15 ,再服1月。 四诊12月5日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106%,尿糖(——),舌淡红,脉沉细,拟配水丸巩固。 处方 生黄芪90 生熟地各50 苍术60 元参90 丹参90 葛根60 沙参60 麦冬60 五味子30 山杂60 桑寄生60 鸡血藤90 诸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10 克,每日3次。 按语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三消,消阐病证的范畴。祝师通过大量各种类型的糖尿病人系统观察发现,本病初期常以阴虚燥热为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可以耗阴津,阴津亏耗又可加重燥热,两者互为因果,故证见口渴多饮,善食易饥,尿频量多之三消现象,若阴虚日久,无以化气,或燥热内盛,壮火食气,可出现乏力神疲,气短多汗,易患外感等气阴两虚见证,故祝师认为糖尿病以气阴两虚的类型最为多见,并自创降糖对药方(生黄芪,生地,苍术,元参,葛根,丹参)益气养阴,兼予活血治疗。本方用生黄芪配生地降尿糖,是取生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紧腠理与生地的滋阴凉血。补肾固精之作用,防止饮食精微漏泄,使尿糖转为阴性。苍术配元参降糖系施今墨先生之经验。苍术敛精,止漏浊,元参滋阴润燥。苍术虽燥,但伍元参之润,可展其长而制其短,,葛根配丹参生津止渴,去淤生新,使气血流畅,可提高降糖效果。上述三组对药相伍,益气养饮治其本,活血化淤治其标,且经药理研究六药均有降低血糖之功效,故名为降糖对药芳。本案病虽经年。但三多症状明显,伴燥热汗出,乃燥热阴伤之象,乏力膝软属脾肾气嘘,肢体麻木为络脉淤阻,且伴心悸心烦,等心阴不足之象,故祝师以降糖对药为主,加沙参麦冬五味子以养心复脉,鸡血藤桑寄生养血通络,患者经治疗3月,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基本正常,尿糖阴性。则配水丸坚持长期服用,巩固疗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32.糖尿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