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别节目之《用文化养生,让身体更健康》第5集 养生要转变观念

 MAY的学习簿 2018-02-12




健康是人们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基础每个人都要从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自身健康,用实际行动来促进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中国人的养生智慧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得来,大多数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为国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几千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生命必须遵循的原则,放生生命,用文化转变观念,让生命回归自然。




为什么要重视健康概念呢?因为人是思想支配行为,动物是本能支配行为。人是认知形成观念——观念形成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所以,在养生保健上占第一位的,是你的养生观(念)。


  佛家有句话:“破戒者有救,破见者无活”。破了戒,问题不大,破了见,就不行了,见解一错,南辕北辙,越努力精进,离开目的地越远。可见观念的重要。


  有人认为,“想吃什么就是身体需要什么”。我们首先要问一问:是谁想吃?人的需求来自两个指令源。一个是生理的(基因代表的本能),一个是心理的(意识代表的欲望)。生理需求很简单,孔子说的两条——“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是为了活着;男女为了繁衍后代。但是,人的心理欲望,很难有满足的时候。


在很多时候,心理欲望与生理需求是颠倒的。我们把不能吃不能喝的黄金、钻石锁在保险柜里,把保命的米面盐水扔在厨房里。看看现代人的死因:累死的,气死的,急死的,闲死的,还有幸福死的,没有一个是老死的。哪个动物是被气死的、急死的、得抑郁症死的?可见“人法地”这一条我们就没做到。


  再回到“是谁想吃?”这个问题,饥与饿不是一回事。饥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所谓饥肠辘辘;饿是意识支配的心理欲望,俗称“馋”。明明吃饱了,还想再吃,这是饿不是饥。


  养生最大的障碍,是心理欲望的无限膨胀,以至于失控。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就是改不了;知道不应该抽烟、酗酒、吃肥甘厚味;应该多运动、早睡早起,但就是做不到,就是改不了。人的思想不改变,病是治不完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然产生不健康的结果,人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都推给医生。


你说养生难吗?不难,人体的生理需求很有限,空气、阳光、水、食物、温度,充分休息,OK了。剩下的需求统统都是后天意识玩出来的花样。养生其实很简单,但是越简单的东西,你越难做到。


  《神农本草经》上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什么是上药?人参、鹿茸吗?上药三品“精气神”,只有它才能养命。人身所藏之精,如灯油;人身之气,如灯火;人之神如灯光。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油干火熄而光灭。人身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全。


  但精气神在人体各有一个开口,很容易就漏掉了。这就是《周易参同契》里说的:“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乃气窍。”精的窍是耳朵,过于追逐声音,精就随之外泄而消耗掉了,耳不逐听,则精聚于内而不外放。气的窍是口,古人有“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之说,人多言语,气就从说话中散失而不能固于内了。神的窍是眼睛,目逐于色,总是看外界的东西,神就散于外,看书、看电视、看手机都伤神。


  但是人不能什么都不干,得有所作为,从事生命必需的活动,故此对精气神的消耗要有度,在消耗的同时要学会补充,收支得平衡,得学会保养精气神。例如,看东西要拉过来看,看花,意念把花拉到眼前看,不会看的把自己的眼神放出去看,神光(能量波)就发射到外面去了,外耗了,久了就会伤眼神。所以每次看东西,结束的时候要给一个意念,把神收回来,这是道家的一个养生法门。别看简单,管大用。


  现在的养生是五花八门,多数人都在教人吃什么。还有一本书叫《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不是整个一吃货吗?除了吃,你还能干点什么?养生不是食疗,吃不出健康来,尤其是保健品,不能吃,保健品不保健。


  多数保健品都没有保健作用,蛋白粉几百块钱一罐,还不如吃两鸡蛋管用。正常人基本不存在蛋白质不足的问题,额外增加蛋白质,对人体有害无益。美国科学家指出,食用过量的蛋白质会造成肾结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而痛风、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更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人体进化了几十万年,才与自然有一个彼此互认相融的过程。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接受高纯度的非自然的东西,它没见过,不认。比如吃化学维生素,因为纯度太高,刺激性太强,细胞一下子就收缩了,无法吸收,这些无法代谢的东西要到肝脏去解毒——伤肝;扔到肾脏去排泄——伤肾。本来想养生,结果是伤肝伤肾,得不偿失。所以,还是从天然食物中摄取人体需要的营养,好好吃饭,比什么都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