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兄弟叫王朔与冯小刚:就连出轨都争先恐后!

 了用民 2018-02-12


照片:冯小刚、王朔

世洞(shidong365)第48篇推文



01

1988年,史称“王朔年”。

 

那时候,“先锋派五虎将”刚刚扬名立万。30岁的“东邪”余华发表《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重要作品,还和莫言、刘震云、严歌苓一起进鲁迅文学院学习,同时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陈虹;26岁的“南帝”苏童出版小说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并发表个人代表作《妻妾成群》。至于“西毒”马原,“北丐”洪峰,“中神通”格非,也各有千秋,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那时候,“陕西三驾马车”也如日中天。40岁的路遥凭影响几代人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47岁的陈忠实在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的小村落里,种下一棵法国梧桐,随后开写《白鹿原》;37岁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在美国获得“飞马文学奖”。

 

那时候,34岁的莫言也已崭露头角,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发表;后与余华等人一起进入鲁迅文学院。

 

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年代,王朔的人生却登上了巅峰。其实,论作品在文坛的影响力,其他作家也不遑多让。而且在文坛,王朔似乎并不是什么名门正派,他有一股江湖气,走的路子也有些野。

 

王朔早前的《空中小姐》《浮出水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畅销路线,后来的《橡皮人》《枉然不供》《人莫予毒》《顽主》又是纯文学路线,前几篇有琼瑶之风,后几篇无论叙事技巧还是表达的主题,颇有当时比较兴盛的先锋文学之风。

 

那么,这一年为毛会被称作“王朔年”?

 

四个字加俩标点:时也,运也!

 

一来,王朔早期的纯情小说很畅销,深受青年男女喜爱,后期的作品又引起文坛广泛关注。所以王朔集畅销与纯文学于一身,粉丝面最广,粉丝群最多,这就像现在流行所谓的IP,粉丝越多,越是大IP。

 

二来,中国电影开始盛行,王朔的小说又是天然的剧本胚子,故事和对白都很精彩,稍加改动就可以直接开拍。


三来,王朔身边的一帮朋友,如郑晓龙、冯小刚等,都在从事电影行业。


近水楼台先得月,才华加人脉加时势,简直就是万事俱备,王朔想不红都难呐。


于是,这一年,王朔的《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橡皮人》等不约而同被拍成电影。一年之中,一个作家,四部作品被拍成电影,而且影响空前,这在当时乃至现在,恐怕都是独一份儿。


原本王朔的拥趸也没那么多,经过电影的广泛传播,一夜之间圈粉无数。街头青年都开始模仿王朔的金句说话,什么“爱你没商量”“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千万别把我当人”,等等等等。

 

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文学界、电影界、评论界,才不约而同地将1988年称为“王朔年”。


02

这一年,15岁的徐静蕾上初中,她的书法很有造诣,几乎整个北京城的商场,都挂满了她的字,加上天生丽质,这使得她在学校,是女神般的存在。

 

女神徐静蕾一定看过王朔的电影,也可能读过王朔的小说,在那个年代,王朔在她心中——那可能就是男神般的存在。

 

像这样崇拜王朔的少女有很多,王朔并没有想到一个叫徐静蕾的少女,在4年之后,在她19岁的时候,不由分说地闯入他的生命,以至于最后,把他的发妻沈旭佳,那个“浓妆佳,淡妆亦佳,蓬头垢面不掩国色”的女子,都逼得远走美国。


03

如果说是那个时代,成就了王朔,那么也可以说:正是那个时代,一步步将王朔“毁掉”。


成名之后,王朔开始飘飘然了,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从王朔的小说《顽主》开始,他讽刺社会乱象、讽刺假道学、讽刺知识分子的端着、讽刺一切假崇高和自以为是的精英主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特么装了,装你妹啊!”

 

因此,王朔得罪了很多道貌岸然又手握话语权的人。他们批判王朔强暴了汉语,进而说他是泼皮无赖,最终给他定性为“痞子文学”。还有人骂他是“流氓文学”。

 

王朔直接怼回去:“我是流氓我怕谁!”

 

也有人挺王朔,好友刘震云说:鲁迅的小说,读来读去,说了两个字,“吃人”,而王朔的小说,读来读去,也就说了两个字:“别装”。


其实论“装”,在坐的各位都是垃圾!


04

王朔走红后,身边的朋友也跟着沾光。比如,冯小刚,郑晓龙,赵宝刚,马未都,等等等等。

 

1990年,郑晓龙制作、赵宝刚导演的首部电视剧《渴望》,上映后万人空巷,其96.4%的收视率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部剧总策划是王朔,美工助理冯小刚则往前迈了一步,变成美工老大了。

 

年轻一点的朋友,如果没看过该剧,那一定听过《好人一生平安》和《渴望》,这两首主题曲,曾经风靡大街小巷十余年!

 

1991年,尝到甜头的赵宝刚导演第二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也是由王朔来策划和编剧的。在这部剧里,冯小刚从美工升级为编剧助理,也是王朔提携的,他对制片方说,“如果不让小刚一起参与编剧,我也退出。”

 

到1992年拍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时,因得到王朔的力挺,冯小刚已跻身副导演了。


一年一个台阶,“冯裤子”老师的人生开始逆袭。

 

这一年,王朔的四卷本文集出版,首印8万册。那年头,也就文坛六大腕儿“鲁郭茅巴老曹”能出文集,活着的作家里,尤其年轻作家,还没谁敢出文集的。一时间洛阳纸贵,《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国外媒体纷纷报道。

 

1993年底,英文版《商业周刊》介绍王朔,称王朔是“以最现实的姿态叙写中国现代社会问题”的杰出作家。

 

当时在华艺出版社的黎波回忆,不少人为了抢王朔文集的订单,在出版社大打出手。可想而知,那时的王朔有多火。

 

这一年,冯小刚在王朔的“怂恿”下,疯狂追求被王志文甩了的徐帆,将结发妻子张娣甩在一边。

 

而在京城的另一角,如今大名鼎鼎的徐静蕾同学,成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再差一年,命运之神就要安排她和王朔老师会师了。


05

1994年,冯小刚已在王朔的朋友圈里变得举足轻重。王朔的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变本加厉,他好像曾一度以为:整个中国电影圈都是他家后花园。


于是,王朔和冯小刚合伙开了家电影公司,名曰“好梦电影公司”。

 

是的,这对兄弟确实都做着不怀好意的梦。

 

在王朔的撮合下,冯小刚顺利从王志文手中抢到了女神徐帆。而王朔自己,也不甘寂寞,认识了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二的徐静蕾。


这哥俩可真是好得穿一条裤子的节奏:不但一起开公司,连出轨都争先恐后!

 

自此,19岁的徐静蕾开始登堂入室,像一头怦怦乱跳的小鹿,一头扎进了王朔的生活。而出轨的王朔和冯小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命运的惩罚。(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