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赏行书、草书《平安帖》,望新的一年平静安康!

 聽雨軒sjh 2018-02-12

 
 
平安帖》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概。

此帖有残损,释文如下: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修载”,即王耆之,字修载,是王羲之的叔兄弟。
翻译:最近稍微平静安定一些,修载来此十来天,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估计明天无法再像近几日一样都在一起聚会,心里都多了些遗憾。

​2017年的最后一天,共赏《平安帖》

​望新的一年平静、安康。

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亦称《修载帖》,与《何如帖》、《奉橘帖》两帖连为一纸,也称“平安三帖”。三帖纵24.7厘米,横46.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今存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行书《平安帖》骨格清奇,笔画各有态势,变化丰富。章法布局疏密得当,有雍容之态,酣畅之情,是王氏行书的典范之作。

此帖结字一般是取正局的,即不作作过多的欹(qī)侧(倾斜之意),这容易形成排布,排布也就是状如算子,所以,处理好变化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取正局又给人以多变的感受,一般来说,细微部分的变化要求就要高些。此帖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轻重变化。整体上看,帖右上部分轻,左下部分重。逐行看,第一行的轻重变化不大,但,每个字的内部是很有味道的。

如“安”字,每一笔都用曲,中横的弯曲更是明显,整个字又稳如泰山;

“载”字的土字头写法奇,车旁好像塞在半包围的框中;

“来”、“余”的笔致变化,真有纸上舞蹈的韵味。类似的这此变化,保持始终,这便增加了“可读性”。

当然,王羲之这些变化,不是“计划”来的,虽然有意在笔先之说,但,意是玄妙的,并不是像做建筑工程一样,一步步去实现蓝图。第二行的轻重变化是明显的,一看便知。到第三行,行笔开始加快,写得随意了些,往往用了草书的写法。

可以揣度,王羲之写《平安帖》时,心情是相对平和甚至是欣悦的。字很秀,很美,很挺拔,没有太大的波动。

像“明日”这样的字,很流美;

像“当复”,有凌空欲飞之势,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们在临帖的时候,当然主要是临字,其实,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临情绪,临节奏,临心态。此帖雄强潇洒,颇能体现当时的魏晋风度。用笔法度严谨、沉稳精到,又不失自然轻灵、明快畅达。观此幅作品,无一丝渣尘,若白璧无瑕、若精金美玉,其境界之高,非可强为,实乃羲之心手双畅之作。羲之变法,踵事而增华,变朴拙为姿媚,但其离古未远,大朴未散。此帖既有娟美之处,又不失古拙遗风,可谓朴拙相生,得中和之至美。

草书《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
​【释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徃。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宣和书谱》中记录的王羲之帖被分为行书和草书两类。两类中都有叫《平安帖》的,现藏于台北故宫的《行书平安帖》为纸本,与绢本《草书平安帖》内容完全不同,只不过“同名同姓”而已。绢本草书《平安帖》保存了它的前4行计41个字,绢地极古,墨色浓黑。不论从行气、结体及用笔上看,都十分相似。


​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

局部

(文章书画界艺术整理,转载需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