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京一场大雪暴露出来日本人的许多问题 | 日本观察

 yangtz008 2018-02-12

大家可能还对上个月中国大范围的降雪记忆犹新,包括我们的邻国日本也不例外,最严重的是在上个月的二十三日,东京的积雪量竟然达到了二十厘米以上,这可是近五年都没有出现的大雪,但是东京对这场大雪应对相当不给力,交通严重拥堵,明明是早就已经在几天前就已经有降雪警告了,但是东京方面的应对机制几乎等于零。

这一点倒是挺让人摸不着头脑,东京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都市怎么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问题呢?



小编说过不少日本东京的优越性,但是有优点,就一定有缺点,而日本人的缺点在这次大雪中暴露的一览无遗,最能表现出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日本人有着“一定要眼见为实”的超低效率的文化。

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首都圈的天气从二十二号就已经开始大雪纷飞了,交通已经严重瘫痪了,而且气象部门也已经播报,未来二十四小时的雪会越下越大。

这是许多首都圈的公司,强制员工必须上班吗?

不是!

还是说这些提早下班的人士在路上发生严重拥堵吗?

也不是!



对于这种情况,有很多人批评铁道应对大雪的能力太差。

但首都圈铁道部门也叫苦不迭,表示相当无奈,如果说为了很多年一次的降雪而斥资巨额去修建热水融雪的装置是不现实的,也是性价比极不均衡的一件事情。



那么这样看上去好像是谁都有理,谁都特别冤枉,引发这种问题的根源究竟在于哪里呢?

一种观点是,其问题在于对危机管理的紧张感不够。

这次首都圈降雪的最初预报是“先降雨,下午过后多久会降雪”。

但是由于南岸低气压比想象中更加强劲,寒气从北边吹来,气温下降,导致降雪时间比预报的要早。

但是这都是比较片面的说辞,日本的降雪预测早就是世界前列了,更不用说是首都圈的暴雪预警了,那更是可以达到实时分析的地步。

个人觉得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但是归根于日本人最本质的问题,当然就是“一定要眼见为实”或是“如果没有切实地感受到实际有发生,就不会行动”的问题。

在这次的大雪中,指的就是“如果没有开始积雪,就不会有下班的决断”。

有的公司竟然提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要求“所乘电车如果停运,其沿线的人可以回家”。

虽然一旦停运就没法回家了,但重点是“没有实际发生的”就不行。

但实际上如果一旦雪灾来临,就意味着已经受灾,已经造成交通瘫痪,已经造成财产上的损失,那么如果这样的话,有天气预报和灾难预警已经是无用的了。



这是一个日本人骨子里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并不是败在了情报的入手速度和预测能力,而是“决断能力”。

说白了还是和日本高层决断者不想承担责任和错误是一个道理,尽可能的推卸责任。

如果高层判断前先走了,结果判断失误,这是一定会被受到责备的,并且这种污点会携带一辈子。

所以在日本的决策者的世界中“如果不看到问题就不会行动”这样的一种陋习长期存在于日本的组织中。



现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可以说很多事“眼见都不一定为实”。

可能日本的高层决断者觉得“眼见为实”起码比“推测”和“预测”要来的可靠,更容易让人安心。

而且日本的这种工作习惯的“仪式感”被带入了很多方面。

日本决断者会是非要是雪灾来临了才知道动员救援。

但是中国的公司一般会和员工说像这种天气恶劣的情况,如果可以在家办公的话,就不用特意跑到市中心上班了,毕竟要的是任务量,而不是要的是员工准时准点坐在办公室里身心俱疲的办公。



而且就算是现代的许多日本企业还有着这样的想法,“如果不面对面交流,就无法安心”或是“如果最终没有呈现在纸上,任务就不算完成”之类的,果然还是有“眼见为实”的陋习包含在其中。




这个问题恐怕是降低日本经济生产率的原因。试想“如果没有真的下雪,就无法判断”、 “因为在家办公没有信赖感,所以一定要在公司面对面工作”这样的事会花掉大量的时间和劳力。

日本的决策者应该反思决策、效率乃至于“眼见为实”这几者的关系,换位思考去变革日本的经济制度才是最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