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然观探析 莫神星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其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系统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生态系统的利益高于人类利益: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 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是普通成员,与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平等的,人类要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自然观的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生态自然观是在资源枯竭、环境趋向恶化、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对工业文明时代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的积极扬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要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
|